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抽刀斷水水更流

抽刀斷水水更流,催淚彈催生了更多的佔領街道據點,警方再强硬,也不能用催淚彈治水。
昨天聽得最多的三個字是「點收科」。
特首不會下台,宵禁也不能收拾流動的抗爭,警方與民眾之間沒有雙方尊重的中間人斡旋,可以怎樣結局?或者考慮用「拖字訣」,等示威者累了,始終要陸續回家,返工返學過正常生活。
   如果政府這樣想,首先她要進入群眾的心理狀態,評估一下其中的動力。可以上網讀兩篇新鮮出爐的現場文章:
周保松:〈當第一枚催淚彈擲下來〉
阿果:〈在旺角,我們撐起帳篷,築起了家〉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催淚彈之後

警方出動了防暴隊,胡椒噴霧和催淚彈,剩下可用的武器或者是防暴裝甲車、水炮、音波炮、橡膠子彈,和警棍。
每種武器都有作用,但有沒有效?
「佔中」的確是個很麻煩和危險的idea。這不在於它是否必會釀成暴亂,也不在於它可能癱瘓金融令香港損失幾多千億,而在於它隨群眾情緒蔓延擴散之後,會令防暴器失效。器「成功驅散示威群眾」,但散向何方?
佔中三子無力也無權指揮這種局面,學聯和學民思潮昨晚在黃之鋒獲法庭頒人身保護令釋放之後發表聲明,呼籲集會人士立刻撤離街頭。今天雖仍有多處街頭聚著群眾不肯散去,這一役看來應可以「軟著陸」,但在催淚彈之後,特區政治抗爭從此不能善罷。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BBC問

BBC中文網開了一個論壇題目,簡述佔中啟動及官方立場後,問三個問題,請讀者回應。

香港佔中行動發起人戴耀廷周日(927日)凌晨在政府總部外的學生示威集會地點上宣佈,佔領中環行動正式啟動。
戴耀廷宣稱,佔中的訴求包括撤回人大決定、重啟政改、梁振英政府重新交出反映市民真實意願的政改報告。
他還說,如果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佔中行動將會升級。
在佔中行動宣佈正式開始之前,香港特區政府和北京政府就已經多次指責佔中行動擾亂香港社會秩序,違反香港有關法律。

你認為佔中行動會成功嗎?
你認為佔中行動能不能達到真普選的目的?
你擔心佔中行動最後會以悲劇收場嗎?


圖片來源:bbc.com

乘機提前佔中

昨天全日都是罷課靜坐演變成衝擊政府總部和警方執法拘捕衝擊者的消息。午夜過後,聽到佔領中環就地即時啟動。數萬名集會者意見分裂,有人認同佔中不能再等兩天後才啟動,有人認為集會失去純潔性等同被三子騎劫。三子澄清這是因應形勢的決定,並非單方面騎劫。
我看兩者忽然合流,無論在戰略、戰術抑或道理原則都是錯誤的。兩者可以同時進行,互相呼應互為犄角,拉開戰線,但混而為一是說不通,而且無異協助警方驅散許多自發前來聲援學生的人。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李娜一人

占飛日前寫李娜有情意,寫出不馴個性integrity 與龐大體制機器之間的張力。她出走的故事人人皆知,但我之前不知除了追求愛情,還有是反抗用激素,也不知孫晉芳因她而發明了中國網球運動員的「單飛」制。這真是一個劃時代的人。宣告退役的沾涙眼神很動人。

2014925
叛逆李娜退役了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衝擊

二十五分鐘前,部分靜坐學生爬入政總及衝擊立法會,與警方推撞。

和平集會愈來愈難了。佔中能和平嗎?這一刻戴耀廷陳健民和朱牧師應該在電話會議吧。

尊重罷課,反對動員

大專生罷課,政府發表聲明,表示尊重學生對民主理想的追求和執着。
特首在一場與四千多名中學生的分享會上也說,尊重學生對民主的信念和執着,但加上一句:年輕人關心社會問題、關心時事是好事,但罷課不是時事問題,而是政治動員,那是另一回事。
抽象肯定,具體否定,衍生邏輯問題。如果罷課本質上只是政治動員,為什麽學生還值得尊重?
發動罷課爭取民主當然是政治行為,也一定有動員的作用,但罷課是否純是政治動員?参與的學生無自主性,只是被動員的群眾?
   退一步問,政治動員是否一定是不良行為?如果是,該怎樣理解百萬人簽名反佔中?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為民主付出自由

學聯發動大專生罷課一星期可能太貪心,三天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昨天是第三天,添馬公園有罷課晚會,戴耀廷對學生講話,說人大決定是阻礙香港民主發展的石牆,呼籲手握鐵錘的市民將牆打破,問台下學生是否願意付出自由。
人大決定不是石牆,是銅牆鐵壁;市民手上並無鐵錘,只有石器時代的粗糙工具。石磓敲鐵壁,受傷的不會是銅牆。
不要問學生是否願意付出自由,這是一個不公道的問題。每個人可以撫心自問願意付出什麽,但在集會上問學生是否願意付出自由是不公道。
有學者認為今次學生運動可以與五四運動相比,這要事後回頭看才可評說。五四的學生被拘留後迅即重獲自由,不予追究,今天未必似一百年前寬大。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罷課的三段論

「休罷課,
  罷了課,難罷休。」

「罷課等不了畢業,
  畢了業不能罷課。」

「罷課也畢業,
  畢業不罷休。」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不可輕侮

一萬多名罷課學生擠滿中文大學「百萬大道」,集結的力量不可輕侮。從這一天起,無論白髮或黑髮的大人長輩,都不便再出言冷嘲熱諷了。
對穩陣牢固的大人,最大的難題可能是:學生不似「小朋友」又不似被「外國勢力」推動,以後拿他們怎麽辦?
攝記黄俊耀拍下的這幅標語頗有深度:
傳人本之道
授民主基業
解未來之惑

   這是承接了「傳道、授業、解惑」的中國文化傳統,底裡可有唐君毅和錢穆傳下來的一點新亞精神?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等待潮退

某年
某天向晚
我們靜待潮退

泥灘上 卵石間
招潮蟹撿拾天地容許的
餘屑
與光塵

  招潮蟹
  圖片來源2.blog.xuite.net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心淡?

公事離港兩天,回來時,竟然不追看報紙。
說「竟然」,因為這向來是出門後,回家的第一個節目。行李未缷完,先安坐沙發快快揭一遍積存的報章。
為什麼無端改變了習慣?不,不是改變,是消失了一樣小小的生活節目。
又不是對港事已經心淡。感覺似有時小病「口淡」,未至於見食物反胃,只就覺得無味。
這不知是報章的問題,是我的問題,還是時代的問題?

圖片來源:2.bp.blogspot.com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中國看待蘇格蘭公投「幸災樂禍」?

    英國《泰晤士報》刊登評論認為,中國以「幸災樂禍」的心態看待「就人權問題教訓中國的小國」

中國官方擁有的《環球時報》發文說,如果蘇格蘭獨立,卡梅倫首相將成為歷史罪人。此文就說明了中國這種「幸災樂禍」的心態:中國希望英國現在認識到,現在在這個世界上,英國不再是全球舉足輕重的國家,特別是眼下。
中國在蘇格蘭獨立問題上「幸災樂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目前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領導人、蘇格蘭首席部長薩蒙德和中國的密切關係。
薩蒙德和中國很早就發展密切關係,展開訪華之旅。而薩蒙德一直在對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重要性問題上表明他的清楚的立場,所以當卡梅倫會晤達賴喇嘛、中英關係落入冷宮後幾個星期內,薩蒙德則在達賴喇嘛訪問蘇格蘭的時候,拒絕會晤達賴喇嘛。薩蒙德則在李克強擔任中國副總理訪問蘇格蘭時就和中國領導人建立起更密切的個人關係。
但是,《泰晤士報》的評論也認為,中國的「幸災樂禍」會有不好的結果,因為中國自己面臨著西藏、新疆的「分裂主義」的挑戰。

(Source: BBC)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問你服唔服

人大為政改定了框架,後事如何,要看面對現實的民意能否佔上風,測試標準是肯不肯袋住先,而不是問心是否認同。
忽然想起當年許冠文許冠傑兄弟《雙星報喜》節目那個環節的標準對白:「點到你唔服?」「點解我要服?」一連串認叻之後,例行公事,用膠槌仔扑對手的頭,大喝一句:「問你服唔服!」
到最後,輸就一定要服。只是一在中國文化,「服」也有很多層次,由高至低:嘆服、折服、敬服、佩服、心服、口服、屈服。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教授對學生

昨天的網誌貼出後,見到李國章教授也加入向學生送「紅衛兵」帽子的行列,有點慨歎。在很多方面對李國章教授也有些尊重,但這一趟他的說辭,與他的識見不相稱。
文匯報》,他說中學生罷課令人聯想起文化大革命,「我們又弄一班『新紅衛兵』出來,是否大家想這樣?」又說,「紅衛兵當時是如何不聽家長和老師的話,大家也很清楚。」
原來李國章教授對文革的認知是「紅衛兵不聽家長和老師的話」!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隨意引文革為喻

近年政改紛爭不絕,忽然流行指斥對手用文革手段鬥爭又送「紅衛兵」帽子。可以如此隨意引文革為喻,說明一般人對文化大革命印象模糊。底因可能是八十年代開放後中國始終不曾客觀回顧文革歷史,官方瞹昧,人民便混沌。
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網絡版20076月號有董國強論文〈江蘇「一二六奪權」前後的權力角逐〉,不講北京,單寫江南,就驚心動魄。這篇文章二萬餘字,但不難讀完。文章開宗明義:
發生於1967 年的江蘇 「一‧二六奪權」是「文革」初期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歷史事件。通過解剖「一‧二六奪權」的全過程,我們可以明瞭外省的「文革」是如何發生和發展的,造反派和地方當局的矛盾是如何不斷激化的,以及「文革」的意識形態和具體做法存在哪些致命的缺陷。
「造反英雄」是南京大學政治系一個年輕助教文鳳來,本是復員軍人。文鳳來在校內派系鬥爭處下風,見風頭不對,便溜出南大,跑到北京「告御狀」去。當時康生正在根據毛澤東的戰略部署物色「革命群眾」反對工作隊的典型,最後選中了北京的蒯大富和南京的文鳳來。
1966818日毛澤東第一次接見紅衛兵,文鳳來被安排登上了天安門。第二天的《人民日報》以大篇幅報導,這令外省的鬥爭形勢逆轉,執行鄧小平和劉少奇路線的省委工作驚惶失措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孩童能預立醫療指示嗎?

順著前篇的話題,讀者問:孩童能預立醫療指示嗎?
預立醫療指示,英文是advance directives(AD) 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s (AMD) ,這是預早簽署一份具約束性的文件,聲明自己在特定的健康情況下(例如末期疾病、植物人狀態等) ,不同意接受特定的干預性治療(例如心肺復甦急救、插喉接駁人工呼吸機等)
香港沒有像新加坡和美國那樣以訂立預立醫療指示法例,但在普通法框架下,成年人自行簽署好一份清晰的AD,也是有約束力的。應用的關鍵在要深思熟慮才去做,文件內容要清晰,而且讓至親知道這份AD的存在。
回答讀者的提問:因為AD是自行簽署的具法律約束性的文件,孩童未成年,是不可以自行簽署的。我在前篇文末說,「孩子越接近成人的年齡及成熟度,就越須讓他参與醫療決定,這甚至包括需要尊重孩子對臨終決定的自主意見。」不用AD形式,家長和醫生也要與孩子傾談,在講解中聆聽他對治療方案的自主意見。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孩子幾時才自主

今天多談一下孩子幾時才自主的問題,但「罷課」話題太刺激神經,就講醫療倫理。前一篇提了一條問題,未加解說。問:「未成年的青少年能否自主選擇接受或拒絕治療(例如動手術) ?」
一個孩子不幸患上血癌,他未成年,無論是化療或是骨髓移植,一定要家長或監護人簽字同意。在極端情況,若父母非理性地拒絕必需的治療,溝通完全無效,可能要訴諸法庭。
是否醫生與家長取得共識就完全不需孩子出意見?要看情況。看什麼情況?一是看哪種病況哪種治療?急性盲腸炎,不能因孩子不要疤痕就不動手術;少女未成年成孕,卻不可以完全不理她的意願強迫墮胎。在兩個極端中間,有無數情況。
二是看孩子年齡及心智成熟度。越接近成人的年齡及成熟度,在法律及臨床上就越須讓他参與醫療決定,這甚至包括需要尊重孩子對臨終決定的自主意見。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怎樣保護孩子

我不能理解為何「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認為設立「報料」熱線,鼓勵舉報策劃罷課和煽動參加佔中的中學生資料會是一項好的反制措施。說到要向社會公開學校名字,更形同恐嚇。
即使反對中學生罷課,也難免疑惑:這樣子煽動市民参與政治告密真是純然為了「保護孩子」?
生活中我們有時遇上一些為人父母者,總以好勇鬥狠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孩子。我認為口說保護孩子也要看身教。好勇鬥狠不是良好的身教。
中學生有無能力獨立思考,自行決定是否参加罷課?這個問題有點類似兒科醫生日常面對的一個醫療倫理問題:「未成年的青少年能否自主選擇接受或拒絕治療(例如動手術) ?」法律規定要家長或監護人簽字才有效,但青少年是否完全無能力参與治療方案的決定,任憑父母同醫生作主?這可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Moon and earth watching each other


www.fromquarkstoquasers.com

www.thetimes.co.uk

[Photograph of the Earth and moon taken on board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心中的中秋

今天中秋,天陰多雲有雨,如常上班。
傳統節日之中,中秋對我最親近。少年時爸媽的小店賣紥作,中秋滿店燈籠,很多是自造。
心中的中秋月應是這樣的 (但這幅來自網上的照片攝於20081212日,Vincent的作品)


燈籠之中最愛是摺燈,發明摺燈的師傅是天才。但這幅來自網上的照片屬於馬六甲的「小軒」。照片附有生活小詩也可喜。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1984在哪兒

上周日在內地書店見到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 《動物農場》繙譯合集,有點驚喜。諷刺專權政府透過媒體控制人民思想的書,可以取得書號出版,在民營書店公開發售,都算是政府有量度。希望不要太快成為過去式。
這星期恰巧有關於1984的兩段消息。
中文大學鍾尚志教授昨天在《蘋果》專欄撰文(此時重讀《1984》不寒而慄),感慨當前香港景況。「在George Orwell的小說《1984》裏,建都於倫敦的海洋邦(Oceania)的政府有四大部門:「真理部」掌管意識形態,控制傳媒,竄改歷史以符合政治的需要;「和平部」統籌着和其他兩個超級大國連年不斷的戰爭Oceania的執政者深諳以語言蒙蔽真理的藝術,知道指鹿為馬並不相干,假話多說幾遍,就會變真,甚至連說謊者也會開始相信自己說的是事實。」
新聞報道:《1984》、《動物農場》等書的著名內地譯者孫仲旭日前因抑鬱症自殺身亡,卒年41歲。
書店見到的1984  《動物農場》繙譯集不是他的譯作。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飛機上的冰凍雪糕

飛機餐有冰凍Haagen-dazs硬到不可能「食住先」。倒一點熱咖啡入去以為是好主意它卻被凍成冰。
最奇怪是後來雪糕暖了變軟,被結成冰的咖啡還不會融。
我想這是特區不能成功暖化大陸的寫照。結果自己凍成冰,比對方更僵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豐子愷:兒童苦

    「我近來深感于世間為兒童者的苦痛。這是明顯的事實:試看現在的家庭裡,桌子都比小孩子的頭高,椅子都是小孩子所坐不着的,門都是小孩子開不着的,談的話與做的事都是小孩子所聽不懂又感不到興味的。設身處地地想來,假如我們大人到了這樣一個設備不稱身而言行莫名其妙的異人的家庭裏去生活,我們當感到何等的苦痛!」
「⋯近來革命軍光復上海,我常從小孩子口中聽到"革命革命成功,革命革命成功"的唱歌聲,我想:青天白日之下,一切壓迫都得解除,一切冤屈都得伸展,你們這樣高唱,莫非也要運動組織小孩子公會,對大人們提出條件,或打倒大人嗎?」
                       - 子愷書話.《兒童的年齢性質與玩具》譯者序言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A book from Nanjing

Can't write in Chinese today - the writing pad is gone.


Bought just 4 books from the huge bookstore that I mentioned 3 days ago.  Tell you about it when my writing pad is back.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國際標準有沒有

身在內地,看電視直播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在香港的記者會,為政改框架原則定形。
講來講去,歸根究抵在於普選有沒有「國際標準」。
先前有兩種官方調子:一、每個地方的民主道路不同,不能照抄外國。這是「空間不同」論點。二、制度建設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急。這是「時間不忙」論點。
來到今天,斬釘截鐵的說法是,所謂普選的「國際標準」在世界上無確切定義。巧合地,這次在內地參加 APEC 的企業倫理會議,十多國家地區幾十個醫療器材與生化藥業團體,努力制定 Code of Ethics,一連兩天不停講「國際標準」和普世的倫理原則。中國在企業倫理方面不但擁抱「國際標準」,而且以自己快速進步為傲。
   因此,「國際標準」不是有沒有的問題;那是在特定時空內要不要的問題。在香港政改,就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