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發現地衣與延陵

上周末與母親和弟妹們上山頂,見到一些美麗的地衣(lichens)和苔蘚(mosses)
地衣是很特別的植物,非常古老,是陸生植物中最原始的族群。它非常頑強,在南極也能生存。這天拍照時有些感覺:它還非常「在地」。
它不是一種單純的植物, 而是真菌與藻類的共生合體。共生菌依賴藻的光合作用提供養,藻就借居於菌絲受抗旱保護,和真菌提供的礦物質。
上網尋資料,內地與台灣各有百科資訊,香港呢?偶然見到東區的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的生物科老師基於野外考察做了個小小的「地衣圖鑑」。(www.iktmc.edu.hk/archive/subjects/bio/outdoor%20activities/lichen.htm)
讓我肅然起敬的地衣植物專題,見載於一個「延陵植物志」網頁。(http://www.ngensis.com/flora/lichen.htm)
這兒還有不少香港專題,例如稀有的香港蕨類植物。
主頁是「延陵科學綜合室」(http://www.ngensis.com) ,人文科學專題也不少。我此前不知有此組織,看來是胸中有鬱結的讀書人組成,網站第一頁就有「八九民運志」和司徒華的詩:「一劍一簫甘澹泊,亦狂亦俠也溫文。不流拍遍欄干淚,未悔無人倩袖巾。」
網頁preface的自我介紹:
在延陵系統下的網上博物館都有一定的主題,而延陵博物館則涵蓋我們十多年來的努力收集及對人文文化、藝術方面,進行研究並得到的一點心得,雖然自覺識薄淺陋,不足以論,但卻希望以螳臂之力來完成心中所想,並藉網上博物館型式來弘揚人文科學文化藝術、文物保護的美好心願。

延陵博物館(網上)這個意念源於二十年前澳門的----延陵軒,它是我們家裡的小書房,為筆者當年小兄弟們學習和工課的地方,學風濃厚,天文地理無所不談,在中西文化的影響下,續漸形成博物志趣,廿年人事幾翻新,不少當年的收集都散失廢掉,現收藏的大多是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九年,這十年間的收集,雖然展品不算得是昂貴的物品,但也會帶給人們一種鮮明和真實的感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