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精準醫學」新世界

本月初參加港大與劍橋大學合辦的研討會,主題為「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精準醫學」追求的是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徵,「度身訂制」治療方法,稱為「個體化醫學」(Personalized Medicine) 。這可能是太誇張了,現改稱「精準醫學」。我看這仍是誇大,另一個名稱「分層醫學」(Stratified Medicine) 比較平實。目前「精準醫學」仍未算十分「精準」,大家熟悉的是癌症標靶治療,先為病人檢測基因變異指標,可以根據結果選擇用藥。我有親人年前肺癌去世,她的基因指標是陰性,標靶藥物治療效用有限;換了是指標陽性病人,可用的藥物就較多選擇。
今年年初,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將「精準醫學計劃」納入國策,撥預算2.15億美元為計劃「打補針」,要引領醫學新時代。這次研討會 有兩位講者來自南韓,原來南韓朴槿惠總統也就年初與奧巴馬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在基因大數據的科研與應用大展拳腳。南韓認定這是她的下一個創新產業,二話不說已立法配合,並由衛生部中央統管大數據的使用。
期待「精準醫學」新世界到來的fans興奮地提出,人體基因體全圖(whole human genome) 測序的費用術已經廉價得可以直接「入屋」,上網光顧美國公司只需唾液樣本和一千美元,日後再減至一、二百美元也有可能。即使沒有病的人也可以輕易手執一張個人的基因全圖,而化驗公司會提供各種或然率,讓你「知道」自己一生中可能患上各種疾病的機率是否比常人高。
這些看來無傷大雅,可怕的是亂七八糟的「寄生」生意隨之出世,有些聲稱從胎盤驗嬰兒基因可以測檢孩子會否患自閉症,另一些更來賺絕症病人的錢,聲稱可以找到「度身訂制」的神奇良藥。亂七八糟的生意在美國和中國大陸都已出現,有些化驗所連基本的準確性也成疑問。研討會講者指出,政府要好好監管這個新世界非常困難,而且必須早為之計。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6420日,經修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