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我們的路徑

昔日同事Z醫生與我分享一篇文,他近日寫的, 4千餘字記述他父親的生平和家人在文革中經受的災劫。與我分享這些,或者是見到我在寫文革前後的人和故事,包括冤案。冤案有千千萬萬,在歷史洪流中每一宗只如滄海一粟,但在受害的家庭卻是一生一世的事,甚至還不只一生一世,下一代還帶著傷痛。

我徵得他同意,在這兒以他先父的經歷為引子寫幾篇文章。動筆前卻有另一些感想,是關於我們的人生路徑。

很多人說人生是個旅程,意思是要珍惜當下,享受每一處留下的足印。然而我也會想,每個人的人生從不同的路徑走來,有些由自己選擇,有時是被時代和社會推擁著走,即使不至於身不由己,也不完全是自由的。

我在美國讀醫科,82年回港,先在越南難民營的紅十字會醫療中心工作,再考取香港的醫生執照LMCHKZ醫生年紀比我大幾歲,在上海醫科畢業,文化大革命後來香港定居時已是一個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他一樣是通過執照考試才可以在港行醫,在政府醫院從頭做起(當年醫管局還未成立)。我比他晚一年考取執業資格,但和他第一個政府醫生崗位恰巧同在九龍醫院精神科,因此很早便認識。

我們的生命路徑完全不同,但日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說,在精神科工作一段日子之後我們都選取了老人科專科,先後加入瑪嘉烈醫院成為老人科同事,一起接受專科培訓,一同應考英國皇家醫學院的內科MRCP(UK)資格。

有些特別的是,我們的父親同樣活到96(中國算法是卒年97)。我父親生於1911年中秋節,Z醫生的先父生於19125月,中間只隔78個月,卻發生了辛亥革命,清朝變成中華民國。這一變,很大程度決定了以後的中國人的命運。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更大的一變。Z醫生的父親選擇的生命路徑,和我父親選擇的,也很大程度影響了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我們的路徑這樣不同,但在九龍醫院遇上了。多年來我們當然也曾輕輕談到現代中國起跌反覆的歷史,也知道一些他父親和他的亡兄的不幸故事。現在香港劇變中,細讀他父親一家的變故時心情複雜。以下兩星期我會寫一些讀後感。

 

《蘋果日報》「醫醫詩詩」專欄,2021416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