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

大人們的二次方

這個夏天的激烈抗爭中流傳不少感人故事。感人故事維繫著意義,但我對抗爭被浪漫化感到擔憂。坐在安全位置的成年人讚賞孩子們的勇氣和堅毅,讚嘆他們快速成長,青少年的純真也就不斷地被浪漫化。無疑抗爭令一代人成長了,但是糅合正義感的血氣令青少年付出無法估量的代價。大人的讚嘆是否在消費年輕人的血肉?
另一邊的大人更是穩坐建制中的位置,他們通常以為青年人無恆產因而無恆心,又或者可憐小朋友被教壞,反應是在comfort zone內念誦道德咒語,甚或急不及待要祭出四十年前早已失效的教條,要重新教育下一代。

《不要發光》

晚上直升機盤旋在他們頭上
悄悄灑下水洗不掉的螢光粉
集會的人身上沾了
明天一覺醒來
變為螢火蟲

在頭破血流的日子,有人看見
流螢聚集在屋瓦的河流
河水在無星之夜暴漲
漆黑水上有壯麗螢光
我不想觀看

有一回我的身體也透光
光纖軟管往內窺探
身體證明有病
我懷疑這是集體生病
年代久遠
病灶在高錕教授發明光纖之前

光纖與螢火無關,但我懷疑
身上發光不是吉祥的事
我們的民族並不善待流螢
輕羅小扇撲
流螢驚惶飛
那不是浪漫詩情

有些流螢掉入羅網
囚在細小的紗囊
好讓一個少年借光苦讀
囊螢成就千古的勵志故事
教育世世代代孩子好好學習
出人頭地
莫要發光亂飛

《蘋果日報》「醫醫詩詩」專欄,2019913日。


圖片來源:nature.or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