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內地的疫苗猶豫

中國地大,各地條件參差,當疫情擴散,防控難度很高。「精準動態清零」怎樣在地方上落實,不能單靠指示,又不能任地方官吏演繹;既不准「層層加碼」,又不准「擅自減碼」,難免窘迫。

防控何時了?境外專家說明年第二季有望放寛,又指中國大陸老年人口的疫苗接種率太低,暫時難以鬆綁。

老人接種率低確是問題,殷鑑不遠,看香港今年初的慘情便知;然而我懷疑,內地抗疫防控鬆綁與否,老年人口的接種率並非主要考慮。如果這是主要的決定因素,就很難理解,為何在上半年上海疫情爆發之後,不善用疫苗通行證「谷針」?中國使用滅活疫苗,要打足三針,才有較好的預防重症及減少死亡的效用。以內地的組織能力和資訊科技,用疫苗通行證促使民眾打足三針,不應該太難?

試看國務院115日的防疫新聞發佈會提供的數字:60歲以上人群全程接種(兩針)約有228百萬人,佔60歲總人口86.35%。完成加強免疫接種(即第三針)不到七成。

這些數字並不理想。如果接種率是鬆綁的關鍵,為何當局長期容忍「疫苗猶豫」,反而毫不猶豫地使用嚴厲的封區手段?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長梁萬年在10月初接受央視訪問時解釋為何目前不能鬆綁:「我們現在還沒有特別有效和可及的藥物。疫苗預防重症和死亡效果是好的,但是防感染的效果並沒有預期那麼好。」要等到疫苗和藥物非常有效和普遍可及才鬆綁?真是長路漫漫。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12/2022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