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蘇軾的罪證

蘇軾20歲進士及第,65歲前去世,一生處於北宋變法、新舊黨相爭的時代。他的仕途常是以貶謫之地標記,最好的文學作品也是在貶謫中寫下。1082年有詞作〈定風波〉,末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同年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起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都是千古名句。這些是他經歷烏台詩案」(1079)入獄、受嚴刑審訊、險死還生後被貶謫到黃州時期的作品。

烏台詩案審訊的經過有詳盡紀錄,得到有心人保存、抄記,幾十年後才在南宋時面世,至清朝錄入《四庫全書》。今天我們可以細看這場文字獄是由誰挑起,如何構陷,想怎樣釘死蘇軾。

起初是蘇軾奉調湖州,到任時寫《湖州謝上表》呈皇帝謝恩,其中有一句「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被人檢舉,再被朝中新派官員上綱上線,指難以追陪新進」分明是鄙視新派;「生事」是諷刺皇帝新政。

這時變法的領袖王安石己經退休,他的學生李定等人佔據朝中高位,包括負責審理蘇軾案的御史台(當時御史台俗稱「烏台」) 《湖州謝上表》未足以構成死罪,這夥新派官員動用御史台全部力量,從全國搜集蘇軾的詩文舊作幾百種;民間的變法追隨者熱心參與,其中有蘇軾視為友人、後來在中國科學史知名的沈括。蒐集的詩詞被斷章取義作為罪證,在連月審訊中逐句質疑蘇軾誹謗朝政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8/2024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