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香港 張文達」

在我的情感記憶中,有一個特殊的忘年朋友。張文達 (1921-2003,本名張孝權,另有筆名林洵)1980年來港定居,千禧年後返回上海養病。他逝世前最後的日子是在靜安區一處寓所度過的,我去看望過他。在香港,我曾是他的醫生,有十年他在我的醫院門診部看病。

最初我是寫信給他的年輕讀者,我常讀他在《明報》《信報》的專欄,被他對文革與中國的刻骨感慨觸動,最初寫信是婉言勸告不要溢哀,還引述了《詩經》哀而不傷之意。那是1986年前後,為他看病是後來的事。

在醫院門診看病之外,我有時到銅鑼灣他的寓所看望,坐在他寫稿的大書桌旁,聽他談歷史和世事。來香港之前他並非一般的文壇作家,194549年是年輕的政治新聞記者,採訪過國共內戰。他講人物故事靈動鮮明,但我聽明白的少於八成,能接話頭傾談的更少。

近來想起他是讀到胡文飛寫〈趙樸初與民進會員張孝權的世紀情誼〉,活現先生的面貌。20005月,趙樸初逝世,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的老家接待來賓弔唁,「四合院裡哀樂低回,氣氛肅穆凝重。在熙攘的憑弔人群中,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顫顫巍巍地在來賓簿上寫下『香港 張文達』。他飽含著淚水,跪倒在趙樸初靈位前。」

有內地網頁介紹張文達時說他居港20餘年,「已經同化」。我認為不確,他還是他。他的子女在他去世後說他在香港「走過了最舒心的歲月」,這是香港與他的情分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6/8/2024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