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在讀祝勇編選的《知識分子應該幹什麼》,有點過分認真地思考這個在今天已經褪色的問題,但是因為書的封面特別標示「王小波等著」,就先讀了他那一篇,繼而延伸閱讀這個只活到45歲的自由作家的故事。
他比我稍長幾歲,文革時是上山下鄉的「知青」,文革後才上大學,入讀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畢業後先被分配去教書,然後在太太李銀河之後去美國深造,留學過程頗為坎坷。從人民大學學畢業,他有數學和統計學的功底,會編電腦程式,但申請美國大學時,卻因英文差而望門興嘆,最後勉強在匹茲堡大學東亞系修讀中國學碩士文憑。
這個學系主要是訓練美國學生學華語,王小波沒有什麼可學。李銀河在匹大讀社會學博士,其中一位學位導師是歷史學家許倬雲教授。匹大有「獨立學習」的選科,可以由老師個別指導學習,一對一。許倬雲讓王小波註冊在他名下上課,每週兩小時,討論文學、歷史,談自由、民族,中國的前途等,不一而足。許倬雲認為王小波的文字精煉不足,也給他改文章。
王小波回國後開始寫小說,書稿都寄給許倬雲看。成名作《黃金時代》在台灣《聯合報》得獎,就是許倬雲推薦的。他這樣評價王小波作品:「很真情,不虛偽。用他的筆寫出了一代人想說卻說不出的想法,反映了他這一代人共同的經歷。即使批評,也是厚道的,不尖酸刻薄,不是謾罵,而是帶著憐憫和同情寫他所處的時代。」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6/11/2024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