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循序漸進教條化

近年香港社會的矛盾和爭端呈螺旋式上升,不單思維兩極化,而且失去思辨討論的耐性。如果你贊成社會改革應循序漸進,你就是「離地」的建制保守派;如果你認為循序漸進不合時宜,你就是激進分子想搞亂社會。這樣粗糙的思維並非香港之福。
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上,我都是不大相信激烈變革就會帶來真實持久的進步,因此自覺是偏於保守。年輕時期我讀過佛學,來到禪宗六祖慧能的「頓悟」故事,見中國佛教史把「頓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抬得這樣高,把「漸悟」(「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視作平庸,就有些不以為然。不是毫不嚮往「本來無一物」境界,只是感到真實生活中,每個人點點滴滴的努力是多麽重要,和多麼不容易。
然而,也有不少的例子的確可以說明,在過於僵固的成規約束底下,漸進的努力每每事倍功半,甚或徒勞無功。新的觀念和蛻變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打破成規,釋放改進的能量。例如管理範式從「自上而下」(top-down)的管理模式變為兼顧「從下而上」(bottom-up) 的員工参與(engagement)範式,就是突破性的觀念。管理的藝術在於洞悉問題,緩急都有章法,而知所導引。
「循序漸進」其實是兩個概念的組合。「循序」變革未必是「漸進」的。所謂循序,只是依循行之有效的秩序行事。例如矽谷有矽谷的創新競爭秩序,但沒有人會主張那些公司只能漸進。中國在清末取消科舉,民初禁絕婦女纏足,都沒有什麼「漸進」可言。在適應力高、應變力強的社會(以至機構組織),總是有活力推進或緩或急的改革,又不致失序。
反過來看,「漸進」亦不一定循序。有些進步很慢,卻是靠逐步挑戰和打破既有秩序而實現的。在歷史上,婦女爭取平權,黑人爭取民權,經歷百年以上努力,可算漸進,但其間經過失序的轉折,並非一味循序。
香港的問題除了兩極化,可能還有「教條化」。當我們日漸失卻緩急有度的靈活腦筋,一味念誦「循序漸進」,彷彿它是辟邪的護身咒語,活力已經開始枯竭。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622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