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醫院「雙塞」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香港正處於一個複雜的災難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協調困難,瓶頸處處,「塞車」處處。傳媒報道,青衣方艙醫院3月啟用後入住速度緩慢。讀到報道那天,我剛在社交媒體聽到親友談醫院「雙塞」苦況。

「雙塞」就是急著入醫院的病者(很多是非新冠病人)上不到病房,可以出院的病人卻出不到院或送不走。病房是一個戰地,急症室又是一個,各自爆滿,加上人手越來越缺,基本護理也做不到。我從前在老人科工作,知道當基本護理也做不到時,醫院對於高齡體弱長者就會變成一個危險的地方。

上不到病房,最初是因為輕症患者甚至無病徵者都因恐慌或遵照指引湧往急症室;出不到院,最初是因為「隔離大過天」,陰性和高Ct(低傳染性) 病人也留住不放。這兩方面的指引現在都已更新,為何「雙塞」依然?

我不在戰場,憑在前線的親友描繪,可以歸納為三點。一是是3月初海嘯式入院後積壓了大量病人;二是出院的安排仍未理順,例如青衣方艙醫院,那些空床對加快清空醫院床位似乎沒有多大幫助,也許它的定位是收社區個案,主要不是接收醫院的穩定病人。

第三點更難拆解,那是因各種原因未能把可以出院的病人盡快送走。這有些是因為家人照顧者也在強制隔離中,有些是病人不願轉往社區隔離設施,有些院舍自有困難,未能立即接收,還有是運送病人服務也有瓶頸。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2/3/202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