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骨灰和骨灰紙【〈選一篇〉: 2009年12月】

妹妹大清早來電話,情急地問:「爸爸的骨灰丟失了嗎?」
周日早上九時前大腦都是未完全睡醒的。我茫然反問:「是幾時的事?」
「你今天在專欄寫的呀!」
取副刊看,稿的最後一段是這樣寫的:「有人說,如果醫護人員照顧病人有如自己父母,就不會有醫療事故。這倒未必:我這樣小心,卻也丟失了爸爸的『骨灰』,要補領。」
原來漏寫一個「紙」字,變成遺失了骨灰!
說起這「骨灰紙」,真像是會跟我玩捉迷藏。當日為爸爸辦理後事,特別開了一個專用的公事包,把文件和單據集中存放,既易攜帶又方便翻查,是上佳管理原則啊。到事情辦好了,active folder變成inactive,為要留為紀念,取出部分文件好好收。這一藏,就不知藏到哪兒去了。
骨灰紙」之後半年,整理一些私人文件時,原本那一張又冒出來了。
來到辦理骨灰龕位的日子,往私人文件夾找,卻又不見了。那是當時失而復得,心想,正本比副本珍貴,刻意再把它「放好」,結果又捉迷藏。
心理學家分析:可能你在潛意識內渴望能跟父親再玩一次捉迷藏。

揀位【那篇妹妹通告的錯漏文章】                             
爸爸前半生吃苦,晚年享福,死後也有福,因為去世時遇上市區有新的公營骨灰龕場快將落成,可以輪候。私營骨灰龕位昂貴,尚未至於不可負擔,只是大都太偏遠,母親怕他日她也隨父親去了,日久無人抽時間拜祭。另一點考慮是私營骨灰龕位大多在廟宇或道場,兄弟姊妹當中卻有不少是教徒,總覺有點隔閡。
爸爸的骨灰放在我家中「等位」,一放兩年,最近等到去「位」了。抽籤號碼排得很後,但仍得到合心意的位置,這要靠母親開明,不避忌某些諧音號碼,乃可人棄我取;還有是,預先「睇樓」做足功課,心中有數,就容易一些。
辦好這件事,心中覺得踏實。這感覺不能準確說清楚。爸爸和我的性格都偏於嚴肅和冷靜,生前沒有很多親近的交心時刻,但這兩年骨灰放在我家中,好像近在身邊。這也不是說靈魂感應,較為近似「祭如在」的本義。
爸爸理身後事,我是前所未有地仔細,拺了位還要怕抄錯,三核五對,好像患上強迫症。
有人說,如果醫護人員照顧病人有如自己父母,就不會有醫療事故。這倒未必:我這樣小心,卻也丟失了爸爸的「骨灰()」,要補領。
〈大夫小記〉2009121316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