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學生打針

疫情退潮,中、小學和幼稚園從這星期起分階段復課,為防風險,規定師生每天上課前做快速測試,限制未打針的學生參加非學術課外活動。三月疫災記憶猶新,這些規定不算過分苛刻,但不應永久如此。與其他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限制一樣,之後如何放寬至真正復常,還是問題。

學生是否非接種不可?我的看法在今年有些轉變。去年中這個題目的討論開始時,我認為需要更多資料和考慮。原因是最初開發疫苗的三期臨床研究,主要是成人受試,18歲以下的資料在當時未算很足夠。在12歲以下的兒童,當時還有劑量、接種次數的疑問,是否與成年人一樣就好?

去年香港的防控十分有效,個案不多,考慮風險與得益比例,在第4波之前我看未能很有力地說青少年和兒童非打針不可。

同樣的三方面的考慮,放在今年,風險vs得益的天秤已經很清楚地擺向打針那一邊。

港大分析逾千宗11歲或以下、感染Omicron BA.2病毒的入院兒童個案,結果顯示兒童的病死率為0.35%,較同齡流感病死率0.05%6倍。外地研究顯示的病死率沒有這麼高,但各地有共識,接種是有需要的。本月14日,在台灣防疫記者會上,台大感染科李秉穎醫師向公眾解說,雖然台灣還沒有出現兒童確診新冠致死的案例,不過當Omicron爆發,可能會出現死亡個案。根據美國的資料,李秉穎認為兒童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兩天後,台灣也出現幼童危殆的個案。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0/4/2022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