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想起「沈旭暉的蘋果」

周一出席中大50周年「和聲書院」籌辦的晚會,氣氛甚佳,而且可說是冠蓋雲集。其間現任教中大的沈旭過來與胡定旭主席打招呼,我想著也打個招呼,說一句,當日令你被圍攻的「次主權」(sub-national sovereignty) 外交主張現在實現了。 人太擠,我沒有起身自我介紹。
特首日前與菲律賓那個「三世」總統會面,反映馬尼人質慘劇死難者家屬的訴求,效果麻麻,但做好過不做。而且今次會面是經中央政府開腔叫菲律賓政府正視,那個「三世」總統才肯會見(接見?)特首。這顯示中央容許特區處理有限度的涉外事務。沈旭的主張證明可行,只是當日那個學術名詞太「礙耳」吧?
下面貼出2010914日專欄原文。
沈旭輝蘋果
   晚上去「智經究中心」聽梁永立的講座,題目是人類生殖科技。在門前與沈旭擦身而過。我不認識他,但當時有點衝動想對他說,不因為近日被炮轟而洩氣啊!
馬尼人質慘劇中,特區政府無外交權,特首打電話給菲律賓那個「三世」總統,被鳳凰衛視的評論員奚落。沈旭撰文主張特區政府以「次主權」(sub-national sovereignty)開展涉外事務,招來本評論員狂轟,差點負上「僭越造反」罪,最後由特首智囊劉兆佳出來一錘定音:讓學術名詞歸於學術,勿使公共空間起風浪。
昨天我談到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他有名句:If you have an apple and I have an apple and we exchange these apples then you and I will still each have one apple. But if you have an idea and I have an idea and we exchange these ideas, then each of us will have two ideas. (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假如交換的話,我們各自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假如交換的話,我們會各自擁有兩種思想)
看來這不適用於香港。一觸碰政治敏感,你的蘋果就是毒蘋果,砸爛了才放心。
蕭伯納這段話,溫家寶2008年引用過。當日他與英國前首相布朗同台演說交流。

1 則留言:

AI 提到...

講到蕭伯納,我 AI 又要講英文。

在飲威士忌的年代,老師除了教打桌球要 易 set 易 set 之外,老師一早介紹 我們認識國外名人,其中包括 蕭伯納 (Bernard Shaw)。Well,由胡適時代開始,一講外國譯名,一定括弧英文,充分顯示兩文三語,表示吾識胡適,廣東話我都知咁解。

蕭伯納,英國文豪(?),名叫 Burner 的燒。無錯,正確d 英文要發尾音 的。好記得蕭伯納,因為 Burner 的燒 是 莎士比亞 以外,第二個四字外國名人。當然,唔計外國人,認識的第一個四字名人係 司馬華龍。幾歲稚童 識得讀 Burner 的燒,比後來中四五才懂得讀 密司脫黃,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又當然,認識 邵逸夫 Run Run Shaw 之後,我懷疑 Burner 的燒 應該讀 Burner 的梳 至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