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最後的周日,我們去看一隻活到很老的狗,S。牠是一隻雜有北京犬血統的西施犬。人說,狗活一歲等於人七歲,我看沒有那麼多,大約應該是一比五。西施犬平均可活到十七、八歲左右,那就是人的八九十歲了。S活到這一天已二十一歲,等於人的一百零五歲。
S是小兒子兩歲時從寵物店買回家的,卻不似寵物。我們一家人也不是呵護寵物的那種性格,S也不討主人歡心,自有性格。日常我們就像同一屋簷下相安無事一起生活的室友。
十四歲左右時,S開始有些病,要詳細檢查的話,獸醫說可以安排做心臟掃描,還有腎臟檢查,等等。與人一樣,狗的治療方案可以選擇不少高科技,但也可以保守。S年紀不小,病徵不嚴重,我們選擇保守。
過兩年,S關節不行了,皮膚更糟,看醫生也時好時壞,在炎夏更是潰爛生異味。偶然聽朋友說,大網仔有寵物渡假村,員工很會照顧動物,我們在暑假把S送去住三個月,秋涼才接回家。渡假村不是醫療中心,但S住著住著,好轉多了,不單皮膚病有起色,更活潑起來,與其他狗隻玩得高高興興。倒是給接了回來後無精打采,不多時又回復老病之態。
渡假村更不是長期「護老院」,他們有自己的宗旨,你不介意長期付費他也不肯長期收留,我猜是不想接待養厭了就棄置動物的顧客。
這次之後,S又入住了兩回,結果一樣:在裡面有精神,在家中則惡化。來回幾次,渡假村員工知道我們不是存心棄置,竟然破例讓牠長住。
S真的一年一年住下去,終於老得一枴一枴,眼睛也看不見了。我們今次去看牠的一個星期前,身體器官己衰竭,那兩天不吃不喝,最後一夜鳴叫到天亮。看牠時,已經站不起來。員工說,如果這天西貢那邊的獸醫有空檔,可以安排我們送過去,讓S用藥物無痛去世。
我是老人科出身,一貫反對安樂死的,認為對老病最好的照顧是恰當地使用醫療科技配合人性化的紓緩治療,以及關心的護理。小波的老病和死,與我的信念只有一半相符。愛護動物的邏輯與愛護人的常情常理不一樣,但有兩點是相通的:一、好的醫療包括不要過度使用科技;二、悉心照顧有時勝過高難度治療。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4年7月9日
2 則留言:
我認為安樂死對人與狗都是最好的做法, 分別只在於: 狗不能與人對話, 不會告訴你牠痛得要死, 而人痛得想死, 但不是每一個社會都接受安樂死, 想去比利時進行安樂死卻沒有足夠的錢.
"一夜鳴叫到天亮"已是一個訊息,這真的是最人性化的紓緩治療?
“愛護動物的邏輯與愛護人的常情常理不一樣”這邏輯是什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