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甚麼香港

今早起床有些恍惚,打開報章見全版「和平香港」廣告,呼籲市民周日集會,還以為是因劉進圖遇襲事件而發起的反暴力召集,原來是「幫港出聲」組織的另一次「反佔中」造勢,「希望形成公眾壓力,促使支持佔中的立法會議員改變立場。」
後天周日的確有由劉進圖事件引發的反暴力集會,那是新聞界發起的,下午一時在政府總部集合,遊行到警察總部。
很多朋友乍聞劉進圖被斬重傷時,第一反應是:「香港成了甚麼世界?」我想這慨嘆可以延伸一下,問:「未來香港要變成甚麼?」
「幫港出聲」的立場,未來香港一定不能亂。「和平香港」就是不容許亂的香港。
「佔中」、「真普聯」的立場,未來香港一定要進化為「民主香港」。
劉進圖遇襲,令我們對未來香港的企盼downgrade,降到《明報》員工關注組發言人冼韻姬昨天說的,「免於恐懼」的香港。她那番話語帶激動,聲線輕微抖顫,聽得我有點眼眶發熱。
冼韻姬(部分)講話:
看到《明報》今天的黑報頭,覺得很痛心,因為新聞界最黑暗的事發生在我地身上。我地想知香港仲係咪一個安全嘅城市,如果面對無形之手,我地仲可以企硬,去面對,去撐住,但如果面對嘅係有形之刀,究竟我地點樣撐落去?我地今日再行出黎,着黑色衫,係想話俾大家知,雖然我地覺得恐懼,但絕對唔會退縮,今日不只爭取和捍衞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還有大家免於恐懼的自由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警方緝凶與打虎

劉進圖被斬震動全城,警方即晚發出閉路電視截圖,影到懷疑涉案者是好的起點,希望今次能破案。
昨天我說「不識揣測,只能譴責」,其實要揣測也不難,只是太可怕,不想去想吧?行凶手法「專業」,不似一般私人恩怨,就算追債也不用如此狠辣;另一方面,他已卸下總編輯之職,如與工作有關,為何如今還要出手?練乙錚今天在《信報》有這樣的揣測:
近日的《明報》內部調職、昨天的劉進圖遇刺事件,不一定是純粹特區內部政治事件,而可能是與某些跨港陸政治集團的經濟利益有關。大家記得,不久前的新聞報道說,《明報》有成員曾參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組織活動,幫助調查和揭發大陸太子黨家族的大量海外經濟活動。《明報》內部調職事件,梁慕嫻認為直接與此事有關──報館受壓,不得不有所反應。(見http://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24484)按此方向,我們或可再作如下推理:有人可能認為劉進圖知道的太多,調職也不能夠保證阻止消息的進一步流出,於是有必要下毒手。
他對能否破案悲觀:「如果是這樣,特區政府警察有膽量有能力去追查嗎?」
我沒有那麼悲觀,覺得警方有能力破案,但認同難以找出主謀──緝凶與打老虎畢竟是兩碼子事。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不識揣測,只能譴責

劉進圖月前剛被撤《明報》總編輯一職,轉戰網絡營運。疑雲未退,內情也無由揣測,今天他卻被人斬至重傷,情況危殆。兩名凶徒下手,開電單車,三刀看來要致殘但不害命,有「專業」風格。
公眾對這件事和其他的事情一樣無從揣測,一切也可以是巧合,但人之常情就是不相信一切只是偶然。
無論如何,只能譴責,譴責卻也透著無奈。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小爬蟲」的聯想

前幾天,議員在立法會蔑視被商台炒魷的李慧玲,說她是「小爬蟲」,這在我看來是連「置之一笑」都覺得無謂的事件,但林行止今天的文章《為新聞自由付出代價的年頭》有以下幾段,令我再想了一想:
黃定光議員出言譏諷,形容李女士是「小爬蟲」,因而不必討論,輕蔑之情,令人感到黃議員的鄙薄,而這位出口界議員為求口舌之快,徒顯何其幼稚無聊不入品位!功能組別議員與有恥焉,莫此為甚......。
今年是爭取普選的各界人士受真正考驗(機會成本不輕)的年頭,亦是審視有多少傳媒工作者、特別是新聞機構東主願為新聞和言論自由付出代價的年頭!
一四年可以是悲情黯淡的一年,亦可以是風采血染激揚光輝的一年!
「小爬蟲」令我聯想起上一輩的專欄作家如王亭之,常以「爬格子動物」自嘲。那還是原稿紙年代,我喜愛原稿紙,「爬格子」是親切回憶。連帶覺得,以「小爬蟲」形容一般記者和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有筆有墨而無權無勢,也很貼切。
2014年,如果有錢有心的人肯辦一份《小爬蟲日報》,盡攬有話要說的「小爬蟲」記者和作者,定可為沉悶的本地媒體展示激揚的風釆。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讀寫障礙的小星星

聽聞有讀者朋友因我昨天的網誌而上網看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這可能是美麗的誤會。劇集共20集,我只喜歡頭6集,劇情推進引人入勝,男女主角之間有張力,但到中段就無以為繼,好像換了編導那樣,變成一般的浪漫肥皂劇。我仍斷斷斷續續收看,只為做運動時打發時間。
周末倒是看了一齣值得推介的「星星」電影,Taare Zameen Par,中譯《地球上的星星(譯:《心中的小星星》 / 《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别的》)
這個特别的印度男孩也可以是香港的任何一個孩子,滿眼滿腦子是獨自對世界的驚奇發現和想像,色彩流動,道旁小狗和污水溝裡的小魚同樣充滿生命,但他在死板的學校、嚴厲的父親眼中全是failfailfail,因為無人發現他先天有讀寫障礙 (dyslexia),直至一位自己也曾經此苦的美術老師走進他的世界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星星」與星星之火

昨天早上貼岀網誌,晚上看新聞竟已見到烏克蘭的局勢逆轉,親俄的總統Viktor Yanukovich逃離基輔市、反對派在國會通過議案,要罷免這個在兩個月前仍似強權在握的總統。轉捩點是警察表示站在人民那一邊,而軍方表示不會介入。
不計臺灣,香港可能是全中國唯一可以見到有關烏克蘭的完整報道和評論的地方。光是想到這一點,就知道新聞自由是多麼稀有而珍貴;換一個位置,則可想像它為何會被某些統治者視為威脅:星星之火很危險,因為會亂。
這兩天的內地新聞是全國有4億觀眾追看「星星」。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全智賢飾演落拓女星「千頌伊」跟外星來的「都敏俊」(金秀賢飾) 的靚人「姐弟戀」,其中的欲拒還迎情事,靚到很過分的名牌衣著,以至下雪天吃的炸雞和凍啤酒,都令人醉。我也在看「星星」,兩個月前開始斷斷斷續續收看時,它還未成為娛樂版的熱話。
來到本周,韓劇「星星」和烏克蘭的星星之火都在上演大結局。身在特區,一邊與4億同胞一起追「星星」,一邊與國際社會同步觀察烏克蘭的星星之火燃向何方,感覺奇妙。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Lviv

沈旭暉當上《信報》國際版主筆,令《信報》重新變得較為可讀。今天用兩版報道和評論烏克蘭,局勢與前景之外,勾勒歷史文化因由,讓我知道梗概。當然,若不懶惰,自己也很容易上網尋找足夠的背景資料和國際評論,但是一日只得這麼長,能撿起報章直接「吃」可口的文章,感覺還是蠻不錯。
關於在動亂和鎮壓當中的烏克蘭,有兩個字是重點。一是西方媒體為這場抗爭造的一個新字EuromadianEuro是歐洲,madian是廣場,特指基輔市的獨立廣場。烏克蘭總統去年11月意決推翻行將簽署的與歐盟的經貿政治合作協議,思欲重投普京的俄國斯國際體系,西烏克蘭地區人民起而抗議,遇強硬鎮壓。廣場示威基地前幾天遭清場,衝突流血。
第二個字是Lviv 。我一看就愛上了這個城市的名字,像愛(love) 與生命(viva) 的合體。這個西烏克蘭城市申辦了2022年冬奧,今次民變中率先宣告脫離烏克蘭中央政府。它能否成功獨立?還是要玉石俱焚收場?將是烏克蘭命運的縮影。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螞蟻要退休嗎?

這兒有些讀者能寫比我的網誌更有趣的東西。昨天談退休,有這段留言:
一隻螞蟻、一尾魚、一隻鷹需要考慮退休嗎? :) 想要提早退休的人,可能是他們在工作中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我想,一尾魚和一隻鷹應該沒有退休問題,但是螞蟻可能有。
分別在於後者有群體的職務。當然,牠也不是受聘工作,也沒有退休年齡,但天天辛勞為集體貢獻自己,看來不似魚和鷹那樣自由和自得。
莊子的老友惠施就會質疑:你不是螞蟻,怎知道牠每天搬糧食返回蟻穴的心情?
對,我不知道,但為群體出氣力,無論如何也是一種責任。那便可以問,幾時退役?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幾歲退休?

遇上退休不久的同事,我見他退休後依然活躍得很,笑說你可以回來跟同事分享心得,不料他認真地說:「那我會告訴大家,60歲不是好的退休年齡!」
「你是主張提高退休年齡到65?」
「不,55歲退休最好。」
為什麽?因為可以及早起步,開展「第三齡」的人生階段,好好開拓新路向。
「退而求其次,如果安於原本的工作,做到65歲,然後優哉悠哉生活,也是可以。」他補充。
這只是夠本錢和有能力的人的願望?未必。一些基層員工也曾向我提出,應容許彈性退休。有些想多做幾年自食其力,也有人想早些回家「湊孫」。
我已經離開人力資源崗位,這話題在我已成閒談。讓我選擇,我想幾歲退休?這倒是有趣的無謂浮想。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生和死為什麼

今天忙又長,昨天讀者的留言是安慰,尤其是第一條: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create discrete moments of love.
我的翻譯:「生命是為造就點點滴滴的愛。」
這位讀者人生觀比我的人生觀更正面更溫暖。我有點受佛教思想影響,並非輪迴業報那些觀念,而是覺得人的生命有深植的愚昧無明,能夠不那麼固執煩惱已經很不錯;在生命中的苦樂體會到意義,便是智慧。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一個青年離去

昨夜參加一個喪禮,安息彌撒,告別一個不相識的青年、醫生同事的兒子。他比我的小兒子大一歲,年前大學畢業,回港努力找得喜歡的工作,上工第四天覺得身體不適,爸爸即令檢查,診斷卻已是不治之症。
在喪禮上,他的爸爸以平靜的語調開始講述這青年的生命片段,說,想不到要在這個場合向大家介紹你的生平
天主教中學,從不明白為何有那麼多儀式細節。在彌撒中,最喜歡的環節是默禱;其次是歌詠;再其次是讀經;最後才輪到講經的環節。這一晚我仔細看那些儀式細節的動作,同時聽著空氣中的靜寂。這些無聲的動作忽然也有了意思。
死亡離去與傷逝也是無聲的動作。
不能真正知道「為什麼」,但無論有信仰與否,傷逝都不是沒有意義。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社會讓你安樂死

我怎樣看「安樂死合法化」?多年來各種想法常在腦子裡爭辯交鋒,到今天仍未完成辯論;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趨勢是緩慢但不曾止息地逐點開放討論。
客觀上,不少因素對「應該容許安樂死」的觀點「有利」:個人權利的意識高漲(「為何我不可以選擇」) ;醫療科技的力量延長生命令人越來越難得自然的「好死」(good death) ,卻未能令病人徹底痊癒。
但是另一些觀察令我越來越難相信這是只關「個人權利」的一回事。在內地,主張「應該容許安樂死」的理由,常是這一類:我的病再醫治下去,借債越多,全家經濟只能陷入困境。
所謂「個人選擇」,實在並不那麼「個人」,意識是受社會現實左右。現實中的醫療越是「非人性化」,越令大眾「嚮往」安樂死這個選項。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兵甲已卸 — 寄李慧玲

那些應許的晴朗天氣沒有到來
古老戰場在一夜之間消失
風蕭蕭兮
兵卒無由出發
左右四顧
敵陣早成幻影

何處是大局
兵甲已卸
淚水不得沾襟
兵甲已卸
和平日子降臨


(初稿)
那些應許的晴朗天氣沒有到來
古老戰場在一夜之間消失
風蕭蕭兮
左右大局之間
一個兵卒不能出發
敵陣早成幻影
兵甲已卸
淚水不會沾襟
兵甲已卸
和平日子降臨

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少年安樂死

比利時眾議院通過法例,解除安樂死的年齡限制,成為全球在安樂死政策走得最前的國家。
我時而演講「安樂死」這個題目,通常從荷蘭講起,因為她全球首個將安樂死合法化-準確地說是非刑事化-的國家,比利時在2002年仿效,但限于成年人。去年12月,比利時通過法案,與荷蘭看齊,允許12歲以上病重兒童安樂死。今次眾議院的修訂,連12歲這年齡下限也撤除了。
就讀到的網上資料,根據法案,承受極大痛苦的絕症兒童有權要求安樂死,前提是需有識別能力且神志清醒,經醫生和精神科醫證實病童了解安樂死的意思,並獲父母同意。(文匯報)
再放寬的話,下一步就是讓心智未發育成熟的幼兒甚至嬰兒也能接受安樂死?
反對安樂死的觀點多從宗教立場出發;非宗教的觀點則是擔心濫用、以及「滑坡」(slippery slope) ,即是越放越寬,過了人道界線也無法叫停。
我的看法在兩者之間。如果今天的這一篇讀者不覺悶,再續談吧。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這趟季候風…

在香港記者協會會址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李慧玲泫然欲泣的獨白控訴在感性上很有說服力,但具體實質的證據其實不多。這與去年至今多宗與傳媒相關的「打壓」疑案相似:王維基港視不獲發牌、《明報》換走劉進圖空降鍾天祥、施永青的免費報被抽廣告,一切是否捕風捉影?抑或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客觀上,媒體特別是新聞媒體的生態面貌急轉直下,則是清晰可見的,一些報章早已變身變立場、林行止一度說考慮輟筆
這些或者全在預感之內。前年停寫《明報》專欄,自己搭棚開檔,有幾回說特區「實質回歸」之旅正在展開。現在我看旅程才行了三分之一吧。
今早駕車無心再聽電台節目,CD隨機播送王菲〈季候風〉,早年王菲還是王靖雯,音色比較簡樸,潘源良詞,這一段很有feel
那次季候風 吹得那樣空
彷彿世上一切 也將消失所蹤
你似季候風 抵擋計劃全也無用
然後是場空 加上不死的心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從調動李慧玲到「君子相分」

商業電台終止聘用李慧玲,不公開原因,只向公眾奉上一句又甜又糯的sound-bite「君子相分,不出惡言」,暗示李慧玲也應做君子,請勿出惡言。
終止聘用的廣東話說法是「炒魷魚」,英文有婉言(euphemism) ,稱為letting you go,現在有了這麽一個依依含情的美辭。古人原本說的是「君子斷交,不出惡言」,還是比較直接老實。「相分」?雙方同意分手才可算是「相分」吧?
李慧玲從去年11月中被調到傍晚節目到昨天「即炒」,在新崗位還不到90天;當日商台解釋「香港現在正處於大是大非的年代,有需要投放更多的資源去提升商台節目的議政能力,因此要進行這些節目上的調動。」如今看來,是否有點虛無飄渺?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顛覆的意思

寫文章與讀文章的腦袋不同,因此會有像我昨天的情況:寫時覺得自己有靈感又有道理,晚上再讀時,就看岀謬誤。
說的是推敲習近平這句話的意思:「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因為上文講「加強頂層設計」,是自上而下(top-down) 改革,不可自下而上(bottom-up) 因而問:所謂不能犯顛覆性錯誤,是否指堅持不搞文革?
再讀就失笑。現今沒有毛主席,誰也不能顛倒眾生,何來文革?
習近平進行體制內的改革,要黨自我改進。所指的「顛覆性錯誤」只能有一個理解,就是怕改革會動搖黨的正當性,像戈爾巴喬夫那樣,令黨國傾塌。
但今天也沒有戈爾巴喬夫,那又擔憂什麼?相信是修訂憲法政治改革那一派主張。劉曉波坐牢就因為鼔吹憲政。動搖一黨專政,是顛覆」。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不犯顛覆性錯誤

習近平主席重視俄羅斯,在冬奧會接受訪問,正面闡述執政理念。我讀了「大公網」刋出的全篇訪問,認為這幾段特別重要:
-   現在,同過去相比,中國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要把改革推向前進,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我們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深化改革,絕非易事。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加強頂層設計」:馬克思會說上層政治建築由下層的經濟形態決定,但歷史上強人領導都是自上而下(top-down) 改革。自下而上(bottom-up) 的改革只有兩個款式:一是民主,一是如文化大革命那樣打倒體制。
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這是什麼意思呢?上文下理說要準要穩,是否堅持不搞文革?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香港也是樂土?

馬家輝昨天寫移民台灣加價,門檻由130萬跳升至260萬,港人仍然可以負擔,若是因此少了人申請,也是有利維持台灣社會較為沈靜的生活環境。讀到這裡我疑惑,台灣藍綠陣營撕裂不已,社會怎能沈靜?但讀下去見他有解說:港人對當地政治不投入,不那麼感受到衝突。
然則那也是幻覺。反過來,台灣人在香港也不會那麼感受到政治和社會的每況愈下,那麼香港也可以是他們的移居樂土?
我覺得台灣的吸引力是有較厚的人文底氣,而且從南到北,有城有鄉,鄉下亦不似我們新界「鄉事」那種臉,因而容得下樂土的想像。
香港快要剩下有樓無樓、愛國不愛、有無普選三個主題,就算社會一片沈靜,都是苦悶。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溫柔的病毒

      周末遇上感冒,周五晚到今天,懶在床的時間佔了一半。這是一隻有溫柔的病毒,令你通身疼痛但不至于大痛,微燒若有若無,胃口不太差,總之就是讓人慵懶。
剛好明天要上立法會,帶了一堆文件回家,溫柔的病毒陪伴讀文件,倒是特別平靜。之外就是iPad上網看韓劇,《善良的男人》,很好的劇本,有杜斯托也夫斯基《罪與罰》的影子:一念之間的善惡,良心的隱匿與尋覓,悲哀與救贖,而且有很好的愛情和親情故事承載。
這一刻本應身在沙田出席醫管局新春長跑的,天冷雨,希望幾千個同事和家人跑出暖意。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圓滿解決的鏡頭

佔領郵輪「圓滿解決」,雙方握手和解,加上議員,三方滿面堆歡的那個新聞鏡頭,折射出一個低處未算低的香港。原來那句話是真的: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犬儒之外,我想知道的,有兩樣:
-  最初不能泊岸讓旅客遊覽的真正原因;
-  旅客每人獲償千多二千元轉怒為喜,是佔領郵輪的百數十人獲賠償,還是全數幾千個敗興的旅客也有份?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一間無煙茶餐廳,當年

   [這篇文章像是寫於另一個世紀,原來只是九年前。]
潮濕和暖的曆年廿九中午,又一個空氣污染的灰黃天,到馬頭圍道辦點事,行了一段路,汗水不淌下也不蒸發,甚不舒暢。
午飯的選擇,除了茶餐廳還茶餐廳。推門進去,十來張檯都坐了人,我猶豫了一下,侍應勤快地迎上來說:「一位嗎?圓檯有位。」
我望望圓檯,看午飯鄰居是否煙民。「搭檯」沒問題,吸二手煙卻是問題。這茶餐廳跟其他的不同--沒有人吸煙。
食客看來都是街坊,不少是一家人。在我這卡位的少年與背後卡位的三人也是一家。茶餐廳也是家庭生意,門口邊櫃台坐了老闆娘,與身邊的食客閑話家常。茶客問她有無行街辦年貨。老闆娘悠然道:「邊處有得去?長坐這裡,都不知外面甚麼世界。」
侍應推薦西芹雞柳。我點宮保雞丁,配白飯例湯檸水,34元。「宮保雞丁」只是多了腰果仁和彩椒粒而已,味道和西芹雞柳一樣。這不要緊,光是考察無煙茶餐廳的營業已值得光顧。
「大夫小記」2005213日,經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