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由四分一到二分一的管治之道

日前說亞洲電視的節目如能弄得稍為像樣,縱使立場愛國而保守,仍有生存之道,因為今天仍有兩三成市民堅持無條件支持特首的施政、堅決反對「泛民」和「佔中」。
現時特首看似有心無力,民望似乎回天乏術,但新近的港大民意調查依然顯示他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支持率。
這四分之一的市民,世界觀和政治觀應該是十分牢固堅貞,任何一個領導人有此「基本盤」,客觀上已有可為。
因此可以說,他的管治挑戰,是如何贏取多四分之一的市民支持,令支持率過半數。
特首似被政治好戰愛鬥分子牽著走,加上他自己有一種堅執和絕不妥協更不示弱的性格,無論一言一行,也在加深那第二個四分一的市民的疏離感以至失望之情。
人力資源管理有一句老話:要求員工改變本性難乎其難,要改善行為卻大有空間,這句話也適用於最高領導人。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今天跌眼鏡

今天跌眼鏡。廣東話「跌眼鏡」是看錯、走了眼的意思,但我今天真是跌了眼鏡,而且在四處尋找時眼睜睜地一腳把它踩扁了。撿起屍骸擰來擰去弄回半個模樣,在踩扁它的位置拍張遺照存記。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亞洲電視有生存之道

雖然亞洲電視的管理不像樣,連已經放棄它的市民也覺「眼冤」,但我看政府一定不會收回它的牌照,亦不會很快批准新的免費電視引入競爭。
《明報》社評今天呼籲政府不要基於政治考慮而讓亞視苟延殘喘。這是徒勞無功的呼籲。
在當前香港局面,傳媒生態與政府的各個政治戰場大有關係,政府不可能不作政治考慮。
因此我的期望(或可算是預測)是十分卑微:亞視將繼續存在,逐步發展為一個愛國而保守的半官方電視台。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保守也可能製作像樣的節目。待亞視站穩腳步,政府才會考慮發第三個免費電視牌照。樂觀估計,2015年吧。
一個愛國而保守的免費電視台是有市場的。只要節目稍為像樣,中資廣告源源不絕。今天仍有兩三成市民堅持無條件支持特首的施政、堅決反對「泛民」和「佔中」。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從「封刀」事件想到…

中大醫學院心臟科主管余卓文教授被暫停心臟手術工作的新聞在媒體天天發酵。我職責所在,有参與總部層面的處理,因而完全不宜在此討論。就算不曾参與,我也極少在網誌高談工作中所見所聞,怕角色會攪渾腦袋。
這幾天邊在協助處理事件,倒是有些時刻分神想,為何在這一類事件上面,在媒體對辯不能越辯越明?
主要原因很多評論者已說了:牽涉的專業內容複雜艱深,連通識豐富的電台節目主持人也不易準確掌握。
想到另外兩點:其一是近年公眾與媒體談論爭議性事件(如林慧思老師粗言罵警) ,多是以「辨忠奸」的模式理解,但在余卓文醫生事件,看來看去雙方也不像奸角。
其二是速度:在急速年代,公眾與媒體消化複雜爭議的耐性極為有限──「咁即係點?」要一二三判定是非,可能是 mission impossible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與香港匹配的免費電視

前幾天寫「救救免費電視」,讀者留言不算多,但刺激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什麼樣的免費電視才與香港匹配?」
思考之下我來到一個自己也驚奇的結論。
最先是如此想:你是一個遊客,去到一個異地,打開電視把免費電視台瀏覽一次,大致上就會知道身在一個怎樣的社會。你在台灣看嘩啦嘩啦眼花繚亂的小眾電視,在北韓看單一官方宣傳人民感激流涕。每處地方免費電視的光譜、質素、性格,自當反映出那個社會的光譜、質素、性格。
由此想下去,香港應該有五個免費電視台才能充分反映社會的光譜、質素、性格。是哪五個?中央電視台讓大家堂堂正正接觸國家;一個由港台進化的公共廣播電視台;兩個像樣的商營電視台互相競爭、以及一個不像樣的商營電視台。加起來便是五個。
為何偏要保存一個不像樣的商營電視台?因為現實中香港社會的光譜、質素、性格,就是有不像樣的一面。只得四個像樣的電視台,是反映不到香港淪落到什麼境況。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林慧思事件的處理

昨天我從人事管理角度提出,在處理林慧思事件中,尚有兩點可斟酙。一位讀者熟客認為:第一點無意思,第二點不可行。今天略加補充。我提的兩點是:
一、在處分之外,校方聲明有一句「期望林老師為當日言行向有關各方致歉」我說雖然聲明不須先徵求當事人同意,但如果能事先告知會有此額外的表述,就會更恰當。
一般而言,員工不能期望事先審閱校方呈交教育局的行政報告,但事關個人處分,若能讓當事人知道它怎樣敘事,或者更切合程序公義。
讀者的留言以及我的補充:
 -   讀者:林老師已多次公開聲明不會向警察道歉,而校方已決定聲明內容,校方是否事先告知林老師校方聲明內容已無關係。校方知道林老師一定反對。
我的補充:「事先告知」不是要求你不反對。我要做一件涉及你、而且估計你不會認同的事,事先告知一聲,不讓你caught by surprise,這只是基本的尊重和關顧。
 -    讀者:總結報告通常包括其他人士(例如學校的其他老師或學生)提供的証供、意見及資料、而該等人士可能不希望其証供、意見及資料和身份讓當事人林老師知道,以免影響其關係。所以校方不適宜讓林老師過目。
我的補充:一般公共機的做法是以黑色塗改筆塗掉其他人的具體資料和意見,剩下客觀的以及與當事人程序相關的資料,這種版本叫做 redacted version,是標準的做法。要不要提供是行政決定,但不難做到。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處分林慧思老師之餘

因不忿「警方執法不公」而粗口辱警的林慧思老師接受了她任教的寶血會培靈學校的處分,校方公開呼籲讓事件告一段落,說明白社會上對今次事件的不同聲音,但學校只宜站在教育立場表達意見,否則會陷入沒完沒了的糾纏。
事情會否告一段落?還得看兩個日子。一是開課日,各方會否在校門前擺陣爭抝下去;第二個日子未定,那要等警方公布決定,是否檢控起訴行為不檢和阻差辦公。
林慧思事件充滿政治象徵和激情,從人事管理角度,處理時要比冷靜更冷靜。我看今次培靈學校校董會的處理是夠冷靜的,合乎情理和規矩,只是有兩點還可以斟酌。
一是在處分之外,校方發表的聲明加上一句「期望林老師深切反省,並為當日言行向有關各方致歉,結束事件,令學校回復正常運作。」聲明的性質是向社會交待,並非處分程序一部分,因此不須先徵求當事人同意,但如果能事先告知有此額外的校方立場表述,就會更恰當。
二是學校呈交教育局當局的報告,據說林老師不能過目。一般而言,員工不能期望任何行政報告都要給他們事先審閱,但這是單一事件的總結報告,事關個人處分,若能讓當事人知道它怎樣敘事,或者更切合程序公義。
這兩者都不是必然或必須的,但一定可以斟酌。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救救免費電視

通訊事務管理局公布調查報告,嚴詞譴責亞洲電視,判處最高罰則一百萬元,勒令執行董事盛品儒在十天內離職,這是大半年來奄悶港聞中一道清風。
我對亞視無大惡感,只是它近年的管理著實是惡劣得令人反胃;我不是「本土主義」,但難忍投資者王征挾內地資金伸手狎弄香港僅有的第二個免費電視台,從底到面都在破壞香港大眾傳播的最低標準。這不是殺人放火那種邪惡,但調查報告讓人有「儆惡懲奸」的暢快感。
政治吹風說,政府不會令亞視停牌,因為不想無綫一台獨大。這解釋令人失笑:不是有個王維基急著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嗎?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薄熙來與劉曉波兩家人

香港人觀看濟南法院審薄熙來,像看無綫電視宮廷鬥爭肥皂劇,津津有味,因為今次破例容許近乎逐字紀錄的對白向外發佈,而且辯才「超班」的薄熙來臨場反口,劇情曲折又懸疑。
薄熙來的腐敗和濫權行為沒有被全面追究,檢控限於受賄貪污三宗罪,合共「只有」約2600多萬元人民幣。一些中國法律專家推測,判刑或在1622年之間。
難免想起近日另一場審訊。劉曉波太太劉霞的弟弟劉暉,欺詐罪二審,維持判監11年。43歲的劉暉被控在工程承包生意中詐騙300萬元,劉霞呼寃,近乎崩潰。劉暉的哥哥說,這分明是民事的生意錢財糾紛,被弄成詐騙罪。
我不能判斷劉暉案是否冤案,但從劉曉波、劉霞遭受全方位迫害的程度看來,冤案的疑問確是揮之不去。
薄熙來、谷開來、薄瓜瓜這邊一家三口;劉曉波、劉霞這一家加上劉暉也有三人身陷官非。兩家人在法律面前是否平等?劉曉波和劉暉有沒有機會穿上潔白的裇衫有尊嚴地充分自辯?
就是在香港媒體面前,兩家人也不平等──沒有肥皂劇就沒有收視率。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議員受國泰款待捱轟

網上「主場新聞」今天有專題文章,題目〈議員遊法 國泰埋單 有冇利益衝突?〉起得有點濃烈,內容倒是平實。主要論點是:香港航空業正值多事之秋,有機會威脅到國泰的廉價航空公司捷星香港正向港府申請發出牌照,國泰最近才公開反對;機管局計劃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未來要交立法會審批。眾位議員難免有利益衝突之嫌。
這個形式的款待,並非純旅遊,有正當活動和目的,行之多年(夫婦同行亦是這活動的慣例),為何今年公眾嘩然?
最容易理解的角度是佛學角度:有「共業」,有「自作業」(不是「孽」)
「共業」是,自去年起,公眾人物種種不端不正行為,加上政治鬥爭「去到盡」互相攻訐抹黑,整個社會不再容忍任何沾染灰色而自稱潔白的人。水清則無魚?廢話!魚兒早被污水醃到吐白泡!
「自作業」是,議員怎麼對社會氛圍無知覺,還是因為暑假,holiday mood?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實質回歸之:捐獻現象

這處小店的熟客知道,久不久我會寫一些對「香港『實質回歸』階段」的觀感,有時是認真地分析,今天是浮想。
最先是恒基地產李兆基堅持要「獻地」給政府。政府不便收大禮,介紹給房屋協會,快將成事了。其後和黄放盤賣百佳,政治吹風李嘉誠父子這是讓出生意,故意向政府「示弱」(也是示好)。如果屬實,是廣義的「獻地()」了。
有地()才可以獻地,沒有地的人也各盡所能。例如擅權鬥的人不停向特首「獻謀」,類乎三國時代主公身邊的「謀士」。無「謀」亦可以有「勇」,今年各種「愛字頭」鬥爭團體紛紛出動,是屬「獻勇」。
新近周融「幫港出聲」組織既非「獻謀」亦非「獻勇」,但能有效牽制「佔中」運動,在民間立大功,可以說是「獻聲」。
我敬佩那些肯「獻身」加入政府熱厨房做實事而不搞鬥爭的人,但看麥齊光和林奮強案例,擔心「獻身」容易變成「捐軀」。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發什麼聲才能救港

幫港出」反佔中廣告今天第二擊,大字標題問:
「對佔中勢力說不,你敢嗎?」
焦點還是在:不可搞亂香港。
論抹黑宣傳,我覺得「勢力」二字很有計算。通常邪惡黑暗的力量才稱做「勢力」。我們說「正義力量」,不說「正義勢力」;說「黑幫勢力」不說「警隊勢力」。
上星期第一篇反佔中廣告面世之日,恰逢各大報章頭版報道特首落區到元朗,疑似黑道人物戴口罩「曬馬」擁護特首,現場警察沒奈何,公眾嘩然。這種新界江湖勢力嚇壞人。
因而想到,論「搞亂香港」,我還是先擔心江湖大佬和各式暴戾團體。
幫港出」可能應多賣一篇廣告:
「對江湖勢力說不,你敢嗎?」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政黑結合?

昨天從《明報》「星期日生活」版一篇文章新學了這個名詞:「政黑結合」。(港式政黑結合正在進行中?〉)
作者「邊皮無間道」宏觀分析香港黑社會介入政治的動機和可能性。他指出,本港黑幫的傳統收入來源近年漸漸式微,例如地下賭場變成零散的住宅式麻雀館;翻版光碟受互聯網衝擊,無利可圖;屋邨商場走向集團式管理,令收陀地費也困難。如果把黑社會想像成一間公司,當賺錢的非法業務愈來愈少,開拓財源的唯一出路就是「政黑結合」。
有消息人士向他透露,近年黑幫實行「政界無間道」做法,社團推舉「背景比白更白」的黑道子女或相關人士投入社區,加入政團出選。「浸完鹹水返嚟孭住個專業人士牌頭,一面開公司一面搞政治,出嚟講嘢,警察都奈佢唔何。」據說新界區較多出現「漂白」行動,因為新界土地回收、丁屋發展、僭建利益等涉及龐大利益,一個發展計劃可以賺幾千萬。
作者寄語:如今「政黑結合」若隱若現,港人要迫切思考。他提出五大問題,但我看不少屬於「苦思無益」之類,例如問「為什麼今年突然有疑似黑道人物,公開參與挺政治人物的政治活動?」想爆頭也想不出真相的。
我只想知道:黑道有否持續地介入政治,幹灰色的勾當?如果有,是否得到中央默許?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是非將成史詩

昨天整理網頁,無意間望望右方欄那一連串近日的帖文題目,從下至上,忽然「看見」題目串成了一首小詩。

群眾鬥群眾
特區進化
亞媽都唔認得

不只群眾鬥群眾
幫港出聲
廣告隱喻
八號風球讀破窗理論

街角小店人聲多
我們為什麼而憂
在兩個道德高地之間
是非將成史詩

也許在心浮氣躁、紛紜割裂的港事中,幾百萬人會在冥冥中寫出一卷史詩。

〔附記;〈街角小店人聲多〉的原稿題為「街角小店客人多」,修改中錯誤剪貼,變成「街角小店客人聲多」,好似在抱怨讀者留言太多聲多氣!這兩天「零留言」希望與蝦碌剪貼無關。〕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在兩個道德高地之間

有一次被同事問我怎樣看「佔領中環」,我沒有直接回答。如果讀者一直有讀我這個blog,也會留意到,我沒有直接評論過這個運動,除了很早時提到,中文「佔領」是侵犯性的名稱。Occupy的意思比較和平:佔據、進駐――反正身在哪兒就佔那兒一片空間。
我在騎牆,但不是在高牆上;相反,這是一堵很矮的泥牆,被兩邊的高地夾在中間。兩邊也是道德高地。
昨天問,我們為什麼而憂?我們根據什麼樣的個人判斷而憂?在「佔中」那片高地,他們判斷如果香港的政制還不好好向民主踏出一步,特區將會變得「無法管治」;在「反佔中」那邊,他們認定「佔領中環」是大禍是邪道,違法的不合作運動是魔盒,一旦打開香港必「亂」。我未被任何一方說服。
兩者都有中國文化色彩:中國歷史「治」與「亂」的掙扎已經四千年。擔憂「無法管治」也就是擔憂「亂」,越是細想何濼生教授和戴耀廷教授的觀點,越覺得他們是「辯證」的兩兄弟。
反而,那些為反共與衝擊建制而「撐佔中」的人、那些為極左議程或為經營勢力而「反佔中」的人,關心的是別的東西,我會撥歸另一類。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我們為什麼而憂

今早在商台聽到何濼生教授比較完整地解說他反對佔中運動的理由:香港未有選舉上的平權(equity) ,但其他方面的「實質平權」狀況其實勝過很多民主國家,這是要珍惜的。爭取普選是應該的,但不可以損害其他人的利益為手段。珍惜平權包括不損害他人珍惜的東西。
問題是「佔中」對香港的經濟損害真有那麼大嗎?何濼生教授對此有嚴謹態度,承認涉及個人判斷。我欣賞這個態度,不識得欣賞周融指佔中三子向甘地「抽水」那種輕浮sound-bite「幫港出聲」廣告煞有介事地曲解「破窗理論」;周融「講D唔講D地說甘地只會和平紡織、馬丁路德金只需作動人演說,都經不起討論。
順著何濼生教授的思路,有值得進一步討論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而憂?
怎樣回答,也涉及個人判斷。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街角小店人聲多

這幾天讀者多,留言議論和爭辯的讀者也多,很高興。這當然「多得」港事紛爭不斷,題材寫之不竭,但也真的感到這個街角小店漸漸聚了些常客。我的理想是讓小店變成電台節目「18C座」的「周記茶餐廳」那樣,生客熟客也可常來歇腳和打牙骹,不妨抝得面紅耳熱,但依然是街坊街里,而非什麼營對什麼營的政治仇人。
有讀者不忿特首落區時有些江湖味道十足的惡人動手打人,在留言中加插粗口諧音數字表達情緒。於是即便有讀者提示,勿讓網上粗暴語言侵入網誌,建議區醫生刪除。於是又有另一讀者搭話,猜想 Dr. Au「咁斯文」,看也看不懂,叫他怎刪除啊?
這讓我莞爾。我小時在深水埗長大,中學讀陽剛男校,怎會不識粗口文化?在外念大學更有不少朋友兩文三語粗口皆流利。大致上我不介意人們借一句半句粗口傳情達意,但受不了針對性的粗口辱罵。
今次我決定不刪除那條留言,因為它未算是辱罵,其中亦非「無 point」── 但莫要以為店主無底線。在街角小店,粗口諧音數字也可免則免,即使店主受得了,也要尊重其他客人。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八號風球讀破窗理論

八號風球,今早不上班。派送報章服務竟然如常,七時正送到門前,如此可靠令人感動:最好五十年不變啊。
《明報》給周融的「幫港出聲」兩條報道,一條是他昨天跟戴耀廷在商台對辯的語錄,一條是他的專訪,談「反佔中」策略。
周融是資深傳媒人也是機靈的生意人,「幫港出聲」出手精準,一句故意「講大咗」的「正邪不兩立」成為sound-bite 和無傷大雅的爭議點;全版廣告中曲解「破窗理論」又足供趣談幾天。今天他又有新點子:嘲笑「佔中」運動扯上甘地與馬丁路德•金,是天下間最大的「抽水」:甘地有鼓吹人民佔領加爾各答嗎?馬丁路德金有帶領群眾佔領華盛頓DC嗎?
對手巧言善道綽頭多多,戴耀廷只知一味肫肫懇懇重複講解,公關之戰結果如何?不問也可知。不過,我昨天讀到林行止對「幫港出聲」的評論,話說得很重,婉惜何濼生、鄭赤琰兩位教授落入這個取勢不講理的層次。
廣告曲解了破窗理論   
恰見《蘋果日報》丘亦生今天有詳細講解:
主張反對和平佔中的「幫幫香港出聲行動」,昨日在11 份報章刊登全版廣告,本來佔中與否,各有理據,但廣告以破窗、打尖作為論據,卻看得我一頭霧水。
廣告聲稱,破窗理論是紐約市成功滅罪行動引發的理論,並指佔中是向中環的窗戶投擲第一塊石頭,也是投向民間的第一塊石,頗有一旦失守,便兵敗如山倒的講法。
先不論破窗理論早於八十年代已出現,並非發源於紐約市滅罪運動。其基本內容是,若容忍小過犯,最終可能鼓勵更嚴重的罪行,就如有人打破窗戶,如果不立即阻止這行為,並裝回新玻璃窗,便會予人一個訊號,即其他窗戶也可打破,甚至放火燒屋都無問題。
因此,破窗理論倡議,要防止重罪如兇殺等,必須先對輕微罪行零容忍,對諸如搭霸王地鐵、在街頭小便、亂拋垃圾、超速等,也要嚴正執法,以防鼠竊狗偷日後會無惡不作。
破窗理論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在暢銷書《Tipping Point》中,被視為紐約市擺脫罪惡城稱號的撒手鐧,亦成功建立紐約市前市長朱利阿尼的英明領導形象。
不過破窗理論,被經濟學家 Steven Levitt 在《Freakonomics》中挑戰。他指,治安改善在朱利阿尼上任之前幾年已開始,而且跌勢相當顯著,並且在執行破窗政策最力的警察局長William Bratton被攆走後仍然持續。
再者,紐約市的警力於 1991 2001 年間大增45%,速度是全國平均的三倍,單單警力大增,已是打擊罪案的重招。若扣除警力大增的影響,則紐約市治安的改善,便沒有突出之處。對破窗理論更致命的反駁是,在美國其他沒有採納這理論的地方,一樣出現治安改善的情況。(下略)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幫港出聲」廣告解讀

周融牽頭的「幫幫香港出聲行動」今天在報章刊全版廣告「反佔中」。這廣告像poster漫畫,頗有趣味。我不是「佔中」粉絲,純粹從讀者位置,讀到一些隱喻。
手邊沒有廣告的軟拷貝,粗粗地用 mouse 和小畫家模擬一幅如下,讓你看見我看見的隱喻。
「佔中三子」是三個向玻璃窗擲石塊的頑童,除了朱牧師給畫得像個乾屍,戴耀廷和陳健民的造型都幾得意。即使「乾屍」朱牧師也有一頭靚銀髮和有型的飛起的領帶。看來收銀交貨的畫家有點下不了手,不忍醜化三子為邪魔。
玻璃窗外是麗日下的中環,取景十分政治不正確:英資HSBC居中,中銀靠邊站。
向中環擲石 = 向香港擲石。在一些人心中,把中環放大就是全個香港。
玻璃窗像防彈玻璃,任三子怎樣掟也掟不爛,「佔中」的破壞力很有限。如果不讀廣告文字,這像在畫以卵擊石。三個頑童動不了中環的毫毛。
最妙是:三子都掟到一頭煙。「佔中」運動難搞,真的搞到戴耀廷一頭煙。

隔一天才找到半版廣告的軟拷貝,轉貼對照。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不只群眾鬥群眾

政務司司長撐警隊一句起兩句止,特首撐警隊就把話說到盡,而且針對爆粗辱警的小學教師林慧思,說會要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就林慧思事件向他提交報告。更厲害的是這一句:「不能讓社會少數人利用或濫用警隊執法的忍讓態度,在集會向警方宣洩個人不滿,亦不可姑息故意阻撓警方執法的行為。」
立即有人領會特首的意思,到警署舉報林慧思涉嫌違反兩項刑事罪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及俗稱「阻差辦公」的「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罪。
然後又立即有法律界人士評論,警方當日未有即場即時(針對林慧思)執法,不代表事後不可重新調查和執法,如果警方事後接獲市民舉報,更責無旁貸,「一定要去查」。
有報道說,當日林慧思不滿警方把青年關愛協會成員的反法輪功的滋擾行為當成兩個群體的一般爭位置爭執處理,盛怒之下不單用上粗口,更撕爛警方膠帶闖入警方封鎖區。
上下四方呼應,有天羅地網之勢。她曾經是「社民連」成員,雖然在事件後聲稱已經退出,但無疑是道德圍剿的絕佳捕獵對象。看來今次林慧思不會「被姑息」。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特區進化:「亞媽都唔認得」?

近來特區鬥爭之風越演越烈,有朋友慨嘆,這個香港已經變到「亞媽都唔認得」。
「亞媽都唔認得」?我想這可能說中要害:在中央而言,香港回歸是「回家」,殖民政府不是你親生爹娘,祖國才是你的家。你離家太久,鄉音不識,親情疏離,甚至你被養父教到「亞媽都唔認得」,都不要緊,咱們相處五十年,日後就不再覺得「生份」。
五十年很長,相處之下怎能不變?
現今初中課程取消了歷史科,改為推行通識教育,成敗得失未有定論,我就認為,通識有價值,但不能取代歷史。例如何謂普選、應否推行國民教育,可以是通識課題,但通識的持平理解和正反分析不能取代歷史敍事,因為歷史敍事背後要有「史識」。
讓我寫特區頭16年的歷史,我會說:起先是追尋一個政府有問責性、市民能發聲的社會;其後「問責」演變為「譴責」、「發聲」變為「聲討」;再變則是「心戰」和「鬥爭」。
朋友慨嘆錯了。來到今天,亞媽才逐漸認得這個孩子:看你看你,長相多像你那「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的死鬼老爹!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群眾鬥群眾

近來讀到不少作者有此觀察:隱蔽的勢力在特區發動「群眾鬥群眾」鬥爭。「群眾鬥群眾」是毛主席的發明,不需軍隊便可攻陷既有的秩序,重組權力版圖。
我最初從練乙錚的專欄讀到這說法,不大在意,練乙錚的文章精闢,但當涉及中國共產黨時,每有過當的主觀揣測。倒是昨天從網上讀到《東方日報》龍七公的文章,才真有點不寒而慄─《東方》可不是反共的呢。下面節錄。

龍七公:紅色兵勇忽冒起 香港文革蓄勢發
北京之所以對「佔領中環」高度戒備,在它剛露出苗頭就「金猴奮起千鈞棒」,用以獅搏兔之力打壓,最大原因就是怕「佔中」會把香江搞亂,癱瘓香江府衙的管治。朝廷打壓「佔中」和內地維穩、「穩定壓倒一切」是一種心態、一個思路。
但大半年來,朝廷與香江建制派在和「佔中」反對派的鬥爭中正走入「誤區」,試圖用「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手法打擊「反中亂港」破壞勢力
最近,香江冒出了一股和反對派激進力量同樣狂躁急進的「紅色戰鬥組織」,用同樣的方式,以踩場、搗亂、破壞、講粗口、橫衝直撞、狂呼亂叫等手段打擊反對派,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群眾鬥群眾的場面。雙方都有相當多的「鬥士」,都有相當的「戰鬥力」,都十分熱衷這種「熱血沸騰」、「打打殺殺」的短兵相接,埋身相搏
經歷過內地文化大革命的人對此十分熟悉、極為擔憂、完全知道,如果單是反對派的激進狂舞搗亂,形不成文革;若出現親朝廷、親建制派的「紅色組織」與之對打,那就一定會「香港文革」
文化大革命真正大亂,鬥得不可開交,不是批判《海瑞罷官》,不是批判《三家村》,不是「粉碎二月兵變」,不是「破四舊,立四新」紅衞兵上街「抄家打人」,而是各單位、學校、工廠、機關紛紛成立了「群眾造反組織」。他們有不同的觀點、立場,先是大辯論,互相張貼攻訐、批判對方的大字報,繼而大打出手,拳腳棍棒相加,還美其名曰「文攻武衞」
這場全面內戰是由毛皇帝「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讓群眾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造成的。結果就是群眾鬥群眾,愈鬥愈狠、愈鬥愈勇、愈鬥愈亂,整個社會被撕裂,整個國家、民族、人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今日之香江,因政改和普選問題,兩派政治力量和民意已嚴重撕裂和對立。反對派中首先崛起了好勇鬥狠的激進勢力,但「單打獨鬥」不會成為大患,至多是吸引公眾眼球、媒體報道而已。如果親朝廷和親建制派也有「激進勢力」冒起,參加戰鬥,用同樣方式和反對派「死拚」,那就必成大患,必釀大亂
港人現在不能肯定這些「紅色戰鬥隊」之背後,有沒有北京和香江建制派乃至香江府衙的支持,但可以肯定他們的「戰鬥行為」必會讓香港亂上加亂,必會破壞朝廷和特區政府最近在政改諮詢問題上營造的「理性溝通」、「平和交流」的氣氛。他們給朝廷、香江府衙添煩添亂,不在反對派「佔中」之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