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那些雨沒有灑下

那天火和煙在東邊的大廈吞吐
路上車和車在堵
我的車繞上山道
道旁的樹林透著光
細碎的樹影灑在乾涸的泥坡
坡上有一株單獨地枯萎的樹
孤身披掛精光的樹皮
它又不曾遭遇雷擊
又不是讓白蟻蛀蝕
不是生長在錯誤地方
沒有開罪城市的住民
無論如何也不應無故化作枯枝
坡上一個露宿者是不是有些嫌疑

還是,那些應下的雨沒有灑下
埋在心田的心事都無法長芽
少一株樹也不少什麼
它就被繁華錯過




圖片來源:art-in-society.de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在維也納訪尋AKH

上月底休假旅行,在維也納住了幾天。友人是音樂家,温暖接待,帶我們到訪比一般景點更有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地方。
他還問我們還有沒有特別想到之處,我想了一想,點了維也納總醫院。他笑道,帶朋友看醫院還是頭一遭。
事緣人在歐洲時,我的一本書正在香港那邊付印(《醫院筆記:時代與人》,香港三聯),而書中有一章的主角正是維也納總醫院(Allgemeines Krankenhaus der Stadt Wien,簡稱AKH)。
維也納總醫院不是一家普通的醫院。它是奧地利哈布斯堡君主國(Habsburg Monarchy)在18世紀黃金時期經三朝君主建設的醫院旗艦。
它的前身是收容貧病無依的機構,1693年由奧皇Leopold一世下令建造時,規模已可容納1千多人。經過Maria Theresa女皇長時期的「開明君主制」統治,病床容量很快擴充至1700餘張。
繼承她的兒子Joseph II1780年下令檢討全國醫院建設,把一般濟貧工作下放至地方政府機構,中央則銳意建設比法國更有氣魄的全歐洲最大的醫院。AKH換上新裝,負起新使命,在1784816日啟用時,是一時盛事。
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過的醫學家當中,最知名的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和最率先發現人類ABO血型的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
乘公共車去到AKH,高興地拍了「招牌照片」,但這是另址新建的AKH,沒有絲毫歷史氣味。友人說,原來的AKH建築還在,離這兒不遠。這當然要去。原來昔日的AKH就是今天的維也納大學。在裡面緩緩散步,真的感覺到另一個時空。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6618日,經修節


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片面之詞

有一天我撿拾到一片片面之詞,
它險些被我踢到路旁的溝渠去;
我珍而重之把它揣在懷裡
這不是每天都會遇上的事。

我想像有一天收集到足夠碎片,
可以綴成一件完好新衣,
呈獻裸著身體的國王,
這是必需珍而重之的事。

他們聽了嗤鼻而笑:
世間片面之詞太多,
從來沒有官方認可;
國王自有祥雲圍繞照護,
從不消受片面之詞。

直到一天他們得到賞賜,
一片片御製的片面之詞;
珍而重之揣在懷裡
將要綴上美好的華服彩衣。


圖片來源:pai.sssc.cn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醫院筆記:時代與人》,495天前

這幾天在剛出世的新書(《醫院筆記:時代與人》,三聯出版)簽名送出去,有些欣慰。495天前形成意念,當時未有信心寫得成。書的前言記述那一刻,其實是引自當天的網誌。兜了一個圈現在再貼一遍,完成這件事。

 然後有一天,清晨8時左右,一個意念晶瑩地出現。此刻的情景在網誌記下:
周三(201524日)有個很早的會議,下意識提早起床,早上加早,車子到了第一站(這是家人car pooling順風車環保安排),有五分鐘等候時間。停車熄了匙,按下車窗,微寒的清晨空氣在耳鬢流過,一個晨運人在前方的草坡放狗,那一刻忽然想到心目中想寫的一本書可以是怎樣成形。
像這樣忽然而來的念頭,不多但也不罕有。一般說是靈感,我覺得更似一種清明狀態,撥開雲霧。有了念頭,最後是否有結果,機會率只是一半,因為不是超級自律的性格。若然等到退休動筆,也不知到時的狀態。
「區聞海小記」(http://aumanhoi.blogspot.com
從這一天起尋找資料,晚上閱讀做筆記,到四月下旬,意念彷彿自行生長。相隔十二年,又「懷孕」了。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這也算是

這也算是端午小詩
離地聲明與在地聲明如常戰鬥
曖昧精靈在屋樑點評世道
浮誇的激憤注滿紅色氣球

一比零,再一比零
誰說樑上只有張狂小丑
這也算是昂揚戰功
強力夢想如常炫耀樂透

離騷人,無謂枉自委屈
這也算是大快人心
都是什麼時分了啊
不是黎明不似黃昏

圖片來源:freecoloringpages.co.uk




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不紀念屈原

朋友傳來《蘋果日報》一篇有趣文章。虛擬狂想三個不同觀點很容易,引經據典得傳神卻不易,令我佩服。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詩的老師

這一兩年重拾了大學時代的「詩的心情」,而且有奇妙的呼喚,叫我認真去「浸」一下,看會弄出什麼來。昨夜旅遊後時差醒來,模糊間浮現一個讀詩/寫作計劃,真的清醒時卻覺得不大可行了。
想起大學時選修過一門中國詩歌欣賞課,是一對一導修課,老師名歐纈芳。導修課是特別安排的,布朗大學當年並無中國文學科目,歐老師日常教授的是漢語,但她文學修養甚深,早年在北大是俞平伯的學生,然後是台大中文系,再是留美。
今天心念動時,Google見到她退休後在2013年當地華人教會一次感恩活動上的照片,很有精神。祝願她今天依然身體安康。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不畏懼霸凌

這真是寫得很好的一篇聲明。

對於Lancôme蘭蒄於昨日所發出之聲明以及取消活動之決定,嚴重誤導大眾及影響本人聲譽,本人表示極度遺憾。
自由、公義、平等,一直是香港人所追求的,而假如現在我們因為這些堅持而要受到莫名其妙的懲罰,那麼,這早已不是我個人層面上的事情,而是整個世界價值觀的嚴重扭曲。Lancôme是國際品牌,當國際品牌也要屈膝於這種霸凌之下,我們不得不嚴肅正視問題。
我們從來不是獨立個體,面對強權歪理,其實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客戶與員工亦然。有人選擇屈服退縮,有人選擇挺直腰板,但你必須記住,你的選擇影響著整個社會,一間公司商業上畏縮而過份自我審查的決定,牽動了一整個社群的恐懼,助長了另一個極權的橫蠻。這真是我們想要的社會嗎?企業除了有營利追求,也有道德責任。向強權屈服了一次,就只會是無止境的後退。
此合作本是音樂上的交流,但客戶於無緣無故的情況下,突然單方面終止合作,更於聲明中用詞莫名。以我所理解,這是總公司所下的決定,故此本人在此正式要求Lancôme法國總公司公開交代原因,還本人一個公道以及給公眾一個合理解釋。
我們是文明而有智慧的一群,與其將精力虛耗在謾罵當中,不如將憤怒轉化成更實際的動力,用行動支持仍願意站出來的有種客戶,用行動展示香港人團結不畏懼霸凌的實力。
在這個時代,自由不是必然、堅持不是必然、忠於自己不是必然。尊重自己,尊重別人,這是香港人不能失去的基本做人原則,讓我們一起捍衛。
何韻詩
2016
66


圖片來源:thestandnews.com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為事故上心

近期一些醫療新聞令前線醫護人員有點上心。在facebook朋友群組傳來怨聲,覺得個別報章在有意無意間把不幸的併發症死亡事件煽情報道,對死者家人和前線人員同樣有傷害。
在工作上我常勸前線醫護人員不要為個別的醫療事件報道太上心。專業精神包括建立平常心面對這些事情,但這是知易行難的建議。公眾眼中的事故和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所見的事故景象不會是一樣的,分歧的看法有深層次原因。
中國在200291日公佈施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說明有六種情況不屬於醫療事故,簡述如下:
(一)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而採取緊急醫學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
(二)由於患者病情異常或​​者患者體質特殊而發生醫療意外的;
(三)在現有醫學科學技術條件下無法預料或者不能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四)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的;
(五)因患者延誤診療導致不良後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後果的。
第二與第六種情況常是分歧的起點:不良後果(例如死亡或永久傷殘)幾時是因「併發症」造成、幾時列為醫療事故甚或醫療失誤?怎麼知道主事者的分類是客觀可信的?這在公眾立場是十分合理的問題。
在不少個案,即使不良後果並非因醫療失誤所致,也不代表就沒有改善的餘地,例如上列第四項,無過錯輸血感染造成不良後果當然不屬於失誤,但嚴格管理從捐血、檢測、儲存、輸血的每一個環節,可大大減低輸血感染,在內地制度,全國各別地方的管理制度是否同樣嚴謹,就是公眾的關注所在。
同樣地,如果我們不就每一個令人傷痛的醫療事件冷靜細心地檢視有無改善空間,就是未做好本分。
至於傳媒以至為病人家屬出力討公道的人士,我的看法是歡迎鞭策,但不要弄得太煽情吧,這些個案不是強加標籤就可以定性定論的,弄清楚事實,如實地理解,事關真正的公義。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664日,經修節

圖片來源:www.rensheng2.com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切割六四的三段論

六四不可切割
六四必須切割
每一道爭議必定有合乎邏輯的解決

六四是單純的碳
單純的年代早已燃燒
灰燼只能掩埋不能切割
故六四不可切割

六四是最純的碳
鑽石是最純的碳
鑽石必須切割才能折射光芒
故六四必須切割

不合邏輯哩
六四是鑽石是灰燼
血色是鑽無色是灰
血即是無
色即是空
一切血色,一切空無
都因為青春



圖片來源:mercurydiamond.com


時差向我微笑

時差它沒有拖住時間的腳步
此刻清醒的是我的清晨
淅瀝夜雨
淅瀝敲打小天窗比天明更明亮

天晴的運氣已經消散
四十年後今夜再來至愛的小城
它在雨中不知相認
然而此刻我聽見
雨聲灑在寧靜的夜晩
莫扎特躺在墓裡安睡
時差向我微笑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本質上,退休是…

這篇文章刊出時,我在休假旅行。工作多年難免累積了一些假期,來到退休年要加倍努力放假。最近想著一個有點「哲學化」的問題:「退休」本質上是什麼一回事?
大學時代接觸過一點哲學,知道有關「本質」的問題很多是「偽問題,例如問,婚姻的本質是什麽,但是「婚姻」並非單一的事物,無所謂本質。
高談「本質」很容易犯上一個毛病:把主觀判斷當成是客觀絕對的真實。近年社會政治分化,人人對自己的判斷也信心爆棚,例如認定本土主義本質上是港獨」思想;反方向,則是認定「和理非」在本質上無異於維穩。
在日常用語,本質上」三個字很多時候可以用「我認為」三個字取代,反而更見恰當。
「退休」本質上是什麼一回事?「我認為」是騰出崗位,新舊交替有助機構經常更新。這是就社會功能而言,或者仍未稱得上是本質。若是機構青黃不接,人手緊絀令新舊難以交替,退休年齡也會檢討。
也可以說,退休就是卸下原有的身分角色,重新上路。這可以解釋為什麽退休需要調整心態。愈是習慣了以工作職位定義自己是誰,需要調整的幅度也愈大;越是享受別人對自己崗位的羨慕,就越難放下原有的身分角色。
奧巴馬卸任總統在即,拍短片自嘲不識得如何調整,周圍問人退休後做什麼好,同僚說:做回自己啊!又有人提醒他重新申請駕駛執照,因為以後要自己駕車了,他乖乖去運輸部門,卻被要求出示出生證明書。短片當然也是公關,但我相信奧巴馬從總統角色退下來,也真的需要調整心態。識得開自己玩笑也是很好的調整方法。
就我而言,「醫療管理人」的身分容易放下,要調整的是如何著手為人生有限的餘時編織新一章。這或者是有點奢侈的想法 ──不少港人連基本的退休保障也沒有!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661日,經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