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秦暉:改革的可行路徑

中國需要政治改革。温家寶在任內嘶鳴,結果不了了之。劉曉波倡導修改憲法,判刑比貪官更重。剩下一些媒體和學者,間歇呼籲普世價值,也是倏起倏滅。
呼聲容易壓住,然而挑戰還在。對,中國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問題是:中國的路徑是什麼?秦暉教授的觀點令我信服。
所謂「中國模式」的成績以「低人權、低福利」為基礎,未來會否改進到「高人權、高福利」?不一定。在人類歷史,劣幣也可能驅逐良幣。
環顧世界,看「經濟體制的轉軌」和「民主化」兩樣挑戰,各國成功的例子至今只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例如南非,原本已是市場經濟,只需要政治和解便可以民主化;另一種類型如東歐,先民主化,後經濟私有化,成就了政府和平更替的模式。
中國兩種類型也不是。統治者掌控了GDP七成的全國資產,財富在自己口袋不在民間,要他推行「民主化」,他沒有安全感。
秦暉主張從一件件實事漸進地動手改善。兩個方向:一方面漸次增加政府對人民的責任(這是左派的理念) ,例如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 ;另一方向,(依右派的理念)不斷地把政府的權力逐漸地限制住。
信服這些温和主張可行,就怕連漸進改革的安全感也未曾有。

1 則留言:

許龍杰 提到...

現在是,改革難,不改革,更難,革命的風險更大。
不然,也不會老提著托克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