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忌諱「中國」?

     有報道說政府內部近年謹慎用字,不會說「中國與特區關係」,要用「內地與特區關係」,因為前者暗示特區在中國以外。後者不單政治正確,語意亦是比較準確。不過要在日常用語百分百政治正確是很累的,譬如批評「鳩嗚」群體煽動「中港矛盾」,是否必須使用「內地人與港人矛盾」這個長氣說法?以前我們說「中港一家親」,現在又該怎樣說才好?
另一方面,我們應該說「內地政府」還是「中國政府」呢?例如說香港衛生當局與內地衛生部門交換禽流感疫情訊息,十分正確,但若是與中央溝通,就既不可說「內地」亦不可說「中國」,而是說「國家衛生部」。
我在外地讀書生活時,與外國人談「中國」,常是帶點親切感的,反而刻意講中國內地(Mainland China )就似乎在強調自己是香港人。如今要反轉習慣,多說「內地」少講「中國」,無論如何正確也有些少疏離。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對財政預算案的 mixed feelings

對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各種一次性紓緩措施(俗稱「派糖」) ,各界普遍受落,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強調這只是預算案一小部分,請大家注意福利、教育、醫療預算的增長,和為未來結構性財赤的未雨綢繆。
在服務機構的位置,對財政預算案和背後的理財哲學有許多mixed feelingsMixed feelings不易準確翻譯,不是一般的心情矛盾,又未至於悲喜交集那麽誇張。
財政司司長此前和今次的多回論述,比較難明的是從明年起要求各政府部門於未來兩年持續減少開支,回撥庫房,這亦包括受政府撥款的社福機構,和醫管局。(醫管局被要求減少開支的百分比低過一般政府部門,但同須努力。)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說,政府撥款長期不足,要維持服務質素,政府必須正視業界的財政困境,避免再度削資。
現代企業管理人一般也認為,任何機構(尤其公營機構)總有空間改進效率。難明的是,當服務明顯緊張,輪候問題嚴重,司長寧可眼前派百多億讓大家高興一陣,也要服務機構過緊日子,為10年後可能出現的財赤預先節流,變相是要接受服務和輪候服務的老弱傷病者為未來財政慳錢。一刀切的邏輯真的難明。

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奧斯卡得獎者向香港抗爭者致意

昨晚看奧斯卡頒獎禮,最喜歡的一段是Lady Gaga反璞歸真,唱Julie Andrews《仙樂飄飄處處聞》的主題曲串燒,完了,神采依舊的Julie Andrews優雅出場與她擁抱良久,台下不少明星見到Julie Andrews出場,像孩子般開心綻放笑容。
今天報章卻以全版報導,最佳原創歌曲《馬丁路德金 - 夢想之路》的主題曲Glory的歌手Common上台發表感言時,勉勵香港爭取民主的市民。
有些引述切了他感言的半闕,變成 “…to the people in Hong Kong protesting for democracy …”,好像專門講香港佔領運動爭普選,其實上文下理是,爭民權無分種族、性別、宗教等,Selma那道分隔黑人白人的橋,原本代表國族分割,如今是變革象徵,從芝加哥南面的孩子到法國為表達自由(抗議漫畫報社被血洗)而站出來的人民,以至香港為爭民主而抗爭的人,這道橋代表了希望。悲憫把人類融為一體,愛讓所有人昇華。

原文:First off, I’d like to thank God that lives in us all. Recently, John and I got to go to Selma and perform “Glory” on the same bridge that Dr. King and the people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marched on 50 years ago. This bridge was once a landmark of a divided nation, but now is a symbol for change. The spirit of this bridge transcends race, gender, religi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social status. The spirit of this bridge connects the kid from the South side of Chicago, dreaming of a better life to those in France standing up for their freedom of expression to the people in Hong Kong protesting for democracy. This bridge was built on hope. Welded with compassion. And elevated by love for all human beings.

2015年2月22日 星期日

車公提醒

《蘋果》有專題寫車公廟求簽由來,訪問一些有知識的解簽先生,頗有意思。例如說,車公籤文多典故,這些典故中的人物都在宋代或之前,可以推斷車公廟求簽的習俗始於宋代後期。相傳車公曾為落難南來香港的宋帝昺護駕,也與此脗合。
籤文多有寓意暗示福兮禍倚,勸人以善心面對逆境,至於靈驗不靈驗,視乎怎樣解讀,解讀得有沒有靈感;也視乎解讀的人有沒有把個人成見掩蓋簽文的提示。
今年籤文是︰「晨粧露彩髻邊雲,玉佩珠顏錦似銀;色則是空空是色,觀音曾勸世間人。」寫富貴光輝易成過眼雲煙,很淺白但是有真意,卻是被人隨口解釋為政改宜「袋住先」,因為不可貪心云云。這便是個人成見掩蓋了簽文提示。

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化解赤口

大年初三,赤口。據維基百科,赤口亦稱為「赤狗日」, 是「熛怒之神」,故此初三不宜外出及宴客;另外,「赤」字含「赤貧」之意,外出沖犯赤狗會帶來貧窮。現代無人理會赤口的警示,反正就是又一天假期,不會各自留在家中避凶。
過年前一場感冒漸退時,人的狀況似中醫辨證心陰虛、肝陽亢,急躁而又心神不靜,老同學來電話拜年,互相祝賀之餘聊到港情港事,肉緊處我講得臉紅耳赤,同學有點驚訝,問我是否變得有點悲觀無奈。我說不是,只是有些港情港事總是令人失望,為何不可以有多一點寬和空間?
想起今日部分港人擔心香港日漸大陸化。愛國人士說中港融合是良機亦是大勢;反共人士說赤化令香港沉淪。「赤口」之「赤」尚不及「赤化」之「赤」那般令人忐忑。
赤口如何化解?不能獨沽靠嚇。看一個「嚇」字:左邊口出惡聲,右邊的「赤」字立即double,雙倍熛怒了。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新春躍欄

一場感冒纏綿五天到年三十晚才退燒,總算未至於病到明年。休息中找了個Apps來畫公仔。這一幅祝讀者羊年克服各種困難挑戰,欄柵一躍而過。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邊個打邊個

港大學生公投退出學聯,以2522票對2278票獲得通過。這是否學界四分五裂的起點,很快便知:下一站是嶺大公投,時間在三、四月之間。
有電台聽眾沉重地說,政府最高興這個結果。政府不評論,很難知她怎樣評估新的變化,當然一般而言,「分而治之」對執政者有利。劉廼強昨天有文章在《大公網》,判斷港大學生會「退聯」後會更加激進化。結語是,學運的碎片化、本土化和激進化的動因和影響,還有待下一步的嚴肅研究和思考。
我對學運的未來走向尚未有看法,但覺得「碎片化」是有趣的描述。碎片越多,越是不知誰是誰,誰代表誰,誰在幫誰打擊誰,正如廣東話說,「唔知邊個打邊個」。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石永泰如是說

石永泰卸下大律師公會主席職務,暢所欲言,接受有線電視訪問連番說話,點出香港當前的問題所在。他是個有妙趣的受訪者,能把嚴肅沉重話題講得很過癮。有些片段太過癮而顯得有些輕狂,例如評論佔領行動是否顯示新一代法治觀念薄弱,他如是說:
香港起碼沒有一些在街上一言不合就打死你呀,車傷細路女係咪都要賠不如轆多兩下轆死她的事件。這些事情不會在香港發生,所以我不贊成有人説,香港年青人不尊重法治、所以有違法佔中的問題出現,我不同意,一點兒也不同意。
評論特區政府近年開口就說自己依法施政,他說得鋒銳:
你不要説我是港英餘孽,殖民地統治期間,香港不會開口埋口説 "I rule you according to law""you must do things according to law"。當你很有信心地跟人講你要依法,是否你很有信心法例一定歸你那邊呢?
這一段道出不少港人心事:
香港人心入面嘅怨恨,唔係因為唔夠錢、唔夠糖派,係因為可能覺得,佢哋所stand for嘅嘢未被尊重,仲被低貶。我哋嘅政府好多時唔單止冇幫到香港人,去捍衞我哋一路以嚟自豪嘅嘢,仲慢慢咁容許佢哋慢慢流逝。
他對港人的寄語是,「專業層面又好、政治層面又好,講多啲良心嘅說話。」有什麼用?未必有用,但起碼可以表達信念:揼你可以係咁揼落嚟,我哋俾你揼,但你要知我哋個心點諗。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暴動才有希望?

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有人相信香港發生暴動是難以避免。他同這兒一些讀者看法相近:中間路線已無空間政治博奕,泛民難敵政府心戰,社會言路閉塞,媒體馴服,大學亦無力自立,反對者只會走向激進,行動趨於激烈實在難免。不同的是,我的友人是憂心;讀者卻在言語之間磨拳擦掌,等著比佔領行動更激烈的日子來臨。
暴動是香港新生一代的希望?正路推斷,如果真的出現暴動,國家安全法也會很快到來;政改死亡,特首應可在原有制度下當選連任。中間派以此勸說社會勿趨激進,難道你們要幫助梁特首連任?我相信激烈一族會回答:就是要他連任,未來更易燃點到肉的抗爭!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事實是 ……

每次有親人或友人去世,在我都是靜思時候,感覺一下煩囂世間裡亘古常在的生命與死亡,和它底裡的意思。這次妻和我連異地的喪禮也去不到,又逢上同時微恙,感覺上就更靜。
寂靜令我更感覺不到一些新聞時事的輕重。例如有關前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被針對的新聞陸續有來,但是好似感覺不到新聞的重量。有報道說特首和行政會議成員接觸港大校務委員會成員,過問陳文敏是否港大副校長的適合人選。特首辦強調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沒有干預香港大學副校長的遴選工作對有關指控深表遺憾。港府消息批評《蘋果日報》的報道是以訛傳訛、捕風捉影,指從未有校委會委員表示曾收過任何電話。
如果特首和行政會議成員從未打過這些電話,特首辦聲明應該可以更加斬釘截鐵;港府消息人士又何須反轉來說「未有校委會委員表示收過電話」。
事實是,我們不知全部事實,而大氣候小氣候都有無窮的政治鬥爭,或明或暗,使人在異變中的特區空間感覺失重。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在吾鄉去世

       黃昏648分接到阿麗死訊。我想,這個可憐的中國女兒在異鄉可以長眠安息了。她的前半生在新中國,下半生在香港和都柏林。前半生是失落,錯愛那個快將經歷瘋狂十年浩劫的國家,下半生她得到什麼?我醫學院未畢業她就得病,到我回港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半精神科醫生,用上所有我識得的東西,還是不能把她歸類,因為她的病徵與那個年代合為一體,分不出是後遺症還是原生的病。
 在異鄉她用有限的英語和神奇的中國烹調交到朋友,在越少中國人的圈子她越是得到安靜,只是心中往昔的中國女兒不肯放過她。
 如今煎熬過去,我確信她已安息,因為那個異鄉如此溫柔地擁抱她。此心安處,異鄉就是吾鄉。

羊年在商場餵羊

商場賀年招徠顧客,想出以活羊做「生招牌」的點子,小羊被圍欄圍住,紅帶縛住,穿著新衣是否就喜洋洋?結果公關弄得焦頭爛額,又要道歉又要檢討。
不需事後孔明也知道這是餿主意,最初是怎樣決策的呢?我的educated guess是:有權位的人出了主意,太強勢無人敢說實話進言,或是說了也不屑一顧。決策者只盯著來消費的顧客,看不見大社會有另類的民情。





圖片來源hk.appledaily.nextmedia.com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安慰陳文敏教授

特區的中央報章《文匯》、《大公》接連數天猛火炮轟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教資會的《研究評審工作2014》報告機密文件也被有心洩露做彈藥,識得政治鬥爭厲害的人會心寒,大部分人無知覺,或者有知覺但不作反應。鄭經翰對港大校方與港大人的無反應很憤怒,下筆譴責有此一段:
 
 在同一天《信報》(26) ,有文章報道北京的開明派法學教授賀衛方也在捱官媒炮轟。針對開明自由派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整肅運動看來正在全國大地展開。

政治記者和評論員阮紀宏也看到勢頭。他今天在《明報》的看法是,儘管港大猖狂反政府可能是事實,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反右運動不會在特區重演,理由是不利於統戰。
我看他的判斷已過氣。如果統戰還是主導思想,特區政府不會下令司局級官員一律不得出席民主黨的黨慶宴會。中央當前急務是重新整頓特區的政治空間,震懾行動定必陸續有來。
對於陳文敏,值得安慰的是,一南一北也有教授同遭此劫,他不孤單。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防疫不怕太肉緊

《信報》今天的社評是「防疫只怕不小心 從來不怕太謹慎」。財經報章也如此高度關注今次的流感潮,政府一定感受到鞭策的火熱力度。在其他情景下,可以辯論一下「從來不怕太謹慎」的說法,但當前的情景不是慢條斯理辯論的時候。
當前是什麼情景?社評這一段描寫得細致傳神:
有政黨發起「全城抗流感,全民戴口罩」行動,向途人派發口罩,提醒注意衛生。他們批評政府應變方法軟弱,要求定期公布流感的感染數字及情況。此外,大埔墟港鐵站有一名二十五歲青年,自費購買多盒口罩免費派發,他認為政府的防疫宣傳不足,決定「自己香港自己救」。
看,「自己香港自己救」,怕又要扯上「港獨」驚魂了。
在這種情景,必然是政治考慮先行。袁國勇教授向媒體大聲疾呼要尊重科學猶如尊重法治,要客觀理解數據(迄今死亡數字未超逾多年的範圍) ,恐怕是「落後於形勢」。
今回流感潮的確來得比過去數年更急,至於疫潮是否比往時更大,未來三四周有分曉。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醫療筆記

周三有個很早的會議,下意識提早起床,早上加早,車子到了第一站(這是家人car pooling順風車環保安排) ,有五分鐘等候時間。停車熄了匙,按下車窗,微寒的清晨空氣在耳鬢流過,一個晨運人在前方的草坡放狗,那一刻忽然想到心目中想寫的一本書(見上周六網誌)可以是怎樣成形。
像這樣忽然而來的念頭,不多但也不罕有。一般說是靈感,我覺得更似一種清明狀態,撥開雲霧。有了念頭,最後是否有結果,機會率只是一半,因為不是超級自律的性格。若然等到退休動筆,也不知到時的狀態。
隨時留意相關材料寫些醫療筆記,大概是力之「僅」能及。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關於稗子的未來醫療

今次寫的題目,源自余秀華的一首詩〈我愛你〉。余秀華是腦癱患者,寫字時要用力平衡,左手護住右腕,一筆一筆寫。(關於余秀華,見123日網誌)。〈我愛你〉寫一個有殘缺的女子對人生愛戀的想望,其中一段:
在乾淨的院子裏讀你的詩歌,這人間情事,
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
而光陰皎潔。我不適宜肝腸寸斷。
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
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
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
春天。
稗子酷似麥子,在田間混雜,勉強能入口,但又苦又硬。稻子和稗子的區別,《聖經》用來比喻善和惡。我們當然不會視痙攣患者為惡劣品種,現代醫療在努力研究某些痙攣癱瘓症的治療,未來十年或有突破。
放在面前的科技是基因測檢。自從人類基因圖譜在20006月宣布排序完成,14年後,基因排序的科技服務已經飛躍至可以經市場推銷直接入屋,第一次人類基因圖譜排序用了以億計美元的研究經費,現今只需一千美元就可以把一個人三十億個DNA「鹼基」(nucleotide) 一個不漏地排列出來。這個稱為「下一世代排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技術,可以應用在醫療個人化(personalized medicine)上面,治療方案真的可能按「先天體質」來設計。
測檢技術應用在胎兒時期(甚至早至胚胎階段),卻引起了類似「稻子/稗子區別」的倫理難題。基因排序可以列出幾千種遺傳病以至患病傾向的相關資料,只有極少數可治;大多數屬於或然率預測,例如帶有某些基因,估計患上自閉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多倍。對於不可治以的基因毛病,是否墮胎解決?這是又複雜又困難的抉擇。就是在成人測檢,也有「優生學」(eugenics)的倫理困惑:帶有殘疾基因的人是否次等人?
稗子面對春天所象徵的希望也要提心吊膽!未來先進的科技也有讓殘疾患者提心吊膽的地方嗎?

原載 《東周刊》「一一杏林」專欄,201524日,經修節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遊行的胃口

今年爭民主的元旦遊行改在二月一日,一萬二千人参加,較去年少約四千人(據港大民意研究計畫統計) ,主辦單位說,遊行人數遠不及預期,屬意料之外。
為什麼會是意料之外?經過七十九天的佔領行動,激情宣洩,憧憬失落,人心由熱轉冷不是意料中事嗎?
問題是,這是短期的意興闌珊,抑或是一種「新常態」的開始?
戴耀廷說不信佔領力量一夜消失,認為市民只是暫時休息。我相信他是錯的。佔領力量不會一夜消失,但激情不是休息一下就會回頭的。
看慣彩色電視不會有胃口看黑白片,狂熱打機之後很難再靜心看書。與佔領行動相比,遊行太平淡。
因此我們應該佩服一萬二千人還在堅持。然而,堅持遊行的人相信會漸行漸少。等著看看今年「七一」便可知道。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流感潮不同沙士

《經濟日報》記者楊玉珠今天寫流感疫情,提到有市民在網上討論區表示很擔心,今冬疫情是否有如沙士般嚴重?2003年沙士疫潮有299人死亡,2012年甲型流感潮死了227人,今年流感潮來得急,最終的死亡人數可能多過2012年,表面看來與沙士似乎可比?
專家認為不可混為一談,我也覺得兩者很不同。沙士傳播性低於流感,卻比甲型流感致命得多,「中招」的人急病,一個一個面對死亡;相反,甲型流感對絕大多數受感染的人都只是三至五天的病。
不過,從公共衛生角度,能在一季內奪去幾百條性命的疫潮,無論如何不是小事。在市民而言,未接受疫苗注射的話應考慮去打針,有病徵宜在公眾方戴上口罩或使用手帕,沒有病但進入醫院病區(求醫或探病)也要戴口罩,以及用消毒液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