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HK01【專訪】

HK01【專訪】中大學者冀為港人倫理學補課 撐鄧桂思女兒捐肝對或錯?

撰文:朱韻斐
2018-07-08 10:00
最後更新日期:2018-07-09 13:46
本港的政策討論講求「明碼實價」,討論能為持份者帶來多少利益與損失。去年肝衰竭病人鄧桂思求肝,其未成年女兒求捐肝救母引伸的修例爭議也繞過倫理思考,直接討論法律可行性。
「我希望香港能以生命倫理作為其中一種施政的考慮。」報章專欄筆名為「區聞海」的區結成,由公營醫院高層一職退下來並轉職當學者,擔當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這一年多來筆桿繼續舞動,就世界大事作深度倫理分析。區結成自言不具野心,只是希望為香港補習生命倫理課,也讓生命倫理視角慢慢摻入政策考量的籃子裡。

以筆名「區聞海」寫作專欄和出書而為人所熟知的區結成,去年於醫院管理局退休,換了個身份到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擔任總監後,也換了個筆名,以真實姓名在報章撰文論述各式各樣的生命倫理議題,由動物權益、墮胎、安樂死、器官捐贈到基因編輯通通有涉獵,為了一個信念:幫香港補課。
香港素來在中國有這樣的角色,對國際上發生的事更靈敏、看得更立體,但在生命倫理上未見有這樣角色,所以我希望幫香港補課。香港的生命倫理討論很多時停留在學院內,但如果只流於英文世界不能夠普遍,我希望生命倫理能與社會發生關係、入世,令香港政府、民間也好,多一個角度了解世界正在發生的討論。而不應是世界向前走很多步,不知不覺香港還未向前走。



區結成不希望當世界向前走很多步,不知不覺香港還未向前走。(盧翊銘攝)

去年「鄧桂思修例事件」正正反映生命倫理視角往往在香港政策討論上缺席。好媽媽鄧桂思去年4月因急性肝衰竭急需換肝續命,其長女Michelle希望捐肝救母,但因尚有3個月才滿18歲而被院方拒絕。事件感動民主派與建制派一度計劃合作提出緊急修訂法例,讓Michelle合法捐肝,最後因有熱心市民捐活肝,毋須為此緊急修例。



如果真的修例降低捐肝年齡,區結成擔心,有未成年少年因家人悲痛受壓力要考慮捐器官,與社會上保護兒童的概念相違背。(盧翊銘攝)

區結成說,當時政客集中討論法律上緊急修例的空間、如何免除醫生的法律責任等,少了生命倫理作為其中一種考慮,「從一個人的角度看,一定希望破例讓Michelle捐肝給媽媽,媽媽快死了難道不讓她捐嗎?」

然而,捐肝的死亡風險為0.5%,如果真的修例降低捐肝年齡,區結成擔心,有未成年少年因家人悲痛受壓力要考慮捐器官,與社會上保護兒童的概念相違背,區認為,不容易有可以說服所有人的立場,但也不能單純從個人自由和權利看,也不能因為單一個案感人而支持整個政策。
 「做生命倫理,與我希望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有關。」- 區結成

區結成說,未有偉大使命要改變香港社會,甚或成為本港權威的生命倫理顧問,也不是為學科爭取地位,而是希望提高香港關心倫理議題的文化素養,讓社會在不同議題上留意多一些角度。

除了「筆戰」,區結成也希望為中學生補習生命倫理。區結成閱讀過坊間教學生通識考試回答倫理問題的「雞精」材料,大意是教學生先定義安樂死,再列出贊成和反對的理由各5個,背誦並臚列這些理由取分。但區結成認為,生命倫理討論背後蘊含價值觀、政治現實等,不單是臚列贊成和反對的理據各三個「打和」,而是透過正反討論來分辨並找到較合理的理據。
區結成透露,正與出版社洽談合作製作高中通識補充閱讀材料,助學生在生命倫理上作聚焦且有層次的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