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之水越山來》(1965) 是我小時看的第二齣內地電影(第一齣是《劉三姐》(1960)),地點應該是荃灣眾安街好景戲院。
最近為應對鉛水忙碌,忽然憶起看這齣電影時,那種樸素清澈的感覺。如果那是洗腦,都洗得頗開心。
《信報》今天社評寫東江水,引述去年七月國家環保部、廣東省環科院等部門專家組成的調查組到石灘村抽取血液樣本化驗,發現血鉛超標的兒童高達六成。調查組說水和土壤樣本的含鉛量符合國家標準,造成村民血鉛超標的主因是地下水酸性高,而村民所用的廚具可能含鉛,例如電飯煲等,用酸鹼值太低的地下水煮食,有機會在加熱高溫的情況下釋放出鉛。
社評對此未能放心,指東江的源頭河源市過往發現非法開採稀土,省內又多污染工業,問: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香港鉛水風波直接與東江水有關,但特區政府何不主動化驗東江水?
網上讀到,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主席何建宗表示廣東省及江西省政府近年已治理東江沿岸工業發展,現時沿岸已沒污染性高的工業,但承認東江源頭一帶部分農村落後,連基本排污措施都沒有,家禽、牲畜排放的污水影響水質。
東江水源頭位於江西而非廣東。香港與廣東省簽訂供水協議,不知江西省有無得益,如果沒有,很難求江西省政府積極保護水質。
今次香港的鉛水問題看來不關東江水源的事,不過信心有如骨牌,很易連環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