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倫理和哲學課題感興趣,是從大學就開始的。畢業後初出道當醫生,尤其覺得醫學倫理問題有趣。近年管理工作放在實際應用上面,例如臨床倫理指引,對於「無用」的倫理思考是久違了。
近日遇上這樣一個有趣的倫理問題:「醫患關係(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是建立於一個醫生與他正在診治的病人之間。他的責任是悉心照顧面前這個病人;對於外面那些未成為他的病人的無名人群,醫生有醫療責任嗎?」
例如在急症室內,醫生在細心問病人病史和病徵,護士為擠滿候診室的其他病人著急,提醒醫生,外面很多病人呢。醫生應否縮短眼前病人的看病時間,以便處理其他病人?
又以病房為例:長假期後,等入院的病人太多,醫生要加快安排手上的病人出院,騰空病床,這會否有違醫學倫理?
美國麻省一位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先鋒人物Don Berwick說他對醫療服務有三大堅持,其一是:「每一個病人都是唯一的病人」(“Every patient
is the only patient.”) 這可以理解為:當我正在接受你的診治,我是你此刻唯一的病人,就應得到你全副精神照顧,請不要說因為你必須兼顧其他問題,我只能得到次佳的服務。
這是否過於「自我中心」甚至於自私?很難一概而論。一個醫生在為病人開刀,他不能因為外面病房護士召喚就分心,也不可加快速度,草草完成手術。但是在急症室和病房,醫生常是在兼顧內外情況,診治個別病人的時間也有些彈性,儘管彈性也是有限度。
醫療管理常要考慮宏觀的公平性(equity)。管理人自然要關注輪候看醫生的許多病人,以及急症室等著入院的病人。他會想,自己職責上是要著眼一百個病人,不是只顧一個,希望醫生理解。醫生會想,我理解你,誰來理解我沒有時間好好看一個病人?
這樣討論下去,好像是「觀點與角度」問題,倫理學稱之為「相對主義」(relativism)。我看這並未必完全是「觀點與角度」,但要小心考量具體情況,老實回答一些問題,才能判斷在「一個vs.一百個」之間,有沒有恰當的平衡點(“the Golden Mean”)。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5年12月9日,經修節。
2 則留言:
重質或重量的問題? 質量併重當然最好。兩者選一, 質比量重要。
區樂民在蘋果報的專欄寫 : 其實我也有點無奈,但我沒有怪責全職行政醫生,相反我頗佩服他們。哈哈哈哈 ! 真係識do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