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醫院筆記:時代與人》面世讓我得到一些認真的讀者。久違的長者李先生從加拿大電郵來尋書。他與昔日廣州嶺南大學有淵源,我告訴他此書恰巧也有篇幅略述上一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廣州嶺南大學與香港嶺南大學的歷史連結。
上星期收到一位不認識的澳門老讀者小字來函,讀之嘆服:民間多有潛龍在。有些時代,社會表面上看似缺乏才識之士,其實也許只是時代的問題,蛟龍潛藏了。
讀者署名「主知名」,附識:我已xx歲,隨時息勞歸主了。
我嘆服是的他對醫學史書籍的出版如數家珍:「20世紀中文醫學史有丁福寶(保)先生(您的著作索引有了),那是20世紀初。中葉有李廷安教授寫的醫學史,相當簡單,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第三本要算您的著作…估會成為2016年香港書展的暢銷書之一(筆者按:本港學者梁其姿有很好的著作,不過學院工夫必定是專著,不會多寫通史罷了。) 中文大學醫學院創院院長蔡氏用英文寫教會大學醫學院的歷史,因為英文本發行故不多。2007年大陸三聯出版的《協和醫事》由第一版2000本至今已印刷44,000本。同年廣西大學出版社發行了中文譯本Osler寫的《生活之道》,今年初仍見這兩本書可由澳門訂購,近日據之(知)已下架,費解。」
信末還提到,「詹德隆先生是我敬佩的公共知識份子之一,他的《中通外直》四本書我亦送給年青一代,您請他寫序正合適不過。」知人也是一種才識。
近來無論香港、中國大陸以至環顧四海都見不安,暴力只是表層的現象。開放自由多元的時代正在褪色。每一個世紀人類文明總有鐘擺往復,在我們這些戰後生於香港的一代人,縱使「獅子山精神」是半真半假的想像,總算見證了「太平時期」的經濟發展社會開放進程,如今向前看,或者鐘擺要預示一個情緒主導的集體主義「新」時期了。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6年7月30日,經修節
2 則留言:
就是因為經歷過太平盛世那一代人,太貪婪,把一切lam乾lam盡 , 竭澤而漁,然後一走了之,才會引起新世代反撲。
老人家愛說,獅子山精神,香港勝在有ICAC,公務員專業中立 , 效率一流,觀乎近日的李寶蘭事件,選舉主任事件,真的忍不住笑出來,老人家還活在他們的年青時代,果然青春常駐。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