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我的快樂工作空間

我從醫管局退休前,在總部辦公室的「劏房」鄰居是李夏茵醫生。那個房間風水好,我離開前不久,她榮升策略發展總監,我自己則遇上一份意外地合心意的工作。
前兩周她在本欄刊出了一篇文章,內容與同事抬槓,但是point的。事緣有同事邀請她在員工大會就「如何營造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作簡單的分享。她說,這題目匪夷所思啊,快樂是一種感覺,工作環境是死物,怎會有「快樂的」呢?她認同在工作間同事要互相尊重和打氣,但在工作中,別人真的有責任要令自己快樂嗎?快樂要自己尋覓。
我想,不是啊,現在這一代做爸媽的不都在為孩子尋覓「愉快的學習環境」嗎?在香港尋找不到,送去外國,有些還真的找到了。「愉快的學習環境」就是「讓人愉快地學習的環境」。
以我們昔日為鄰的辦公室「劏房」為例,她那邊常常有人串門,工作之餘有歡快聊天的人氣聲音,我這邊寂靜;她那邊很多盆栽植物,花草茂盛,我這邊只剩仙人掌未曾渴死。風水本來相若,但她那個「劏房」是比較快樂的工作空間。
我在醫管局總部先後做過兩個事務繁多的崗位,都做得愉快,這主要是上司給空間,沒有事事過問。工作愉快,卻沒有餘力為同事打氣,只是保持尊重,不讓工作空間變人間煉獄,便算盡了一份義務。
李醫生說的不錯:尋覓快樂,主要還要靠自己。莊子境界很高,他說「魚相忘於江湖」,都是講「自得其樂」而已。
人與人之間也有另一種關懷,叫 「相濡以沫」,那是慘澹的環境呢,水都乾涸了,魚兒互吐白沫讓同伴保持起碼的濕濡。
快樂地工作,梁啟超稱之為「樂業」;「樂業」不易,最少應該「敬業」,尊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建立尊嚴。
上星期我又上班了,來到一個校園工作,有圖書館,有魚池小徑,有熙來攘往的青春學子,有學者為伴,更有適度挑戰,這樣的環境還不算快樂的工作空間嗎?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7315日,經修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