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香港天翻地覆的「反修例」抗爭是否陳同佳在台灣所作的惡行的「蝴蝶效應」?他被勸說自首觸發港台之間政治角力,這是不是「第二次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並非已經證實的科學現象。最初美國氣象學家Edward
N.Lorenz以混沌理論分析氣象變化,蝴蝶效應的比喻是說明「初始條件」的重要性。這是說明混沌系統難以預測,而不是說,亞馬遜河雨林中的蝴蝶搧動翅膀就可以簡單地直線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場龍捲風。
一隻蝴蝶搧動了翅膀,但是其他無數飛翔或不飛翔的蝴蝶(還有雀鳥、飛機呢) 同樣也有各自的「蝴蝶效應」。這樣說來,倒近似佛家談「業報」。
我們的每一個行動並不都是「唯一的選擇」。即使是「電光火石」之間的決定,背後都關乎我們的心態、價值觀、認知、訓練,和人性反應。決定有好有壞,就有後果。每個在位者對不良決定的糟糕後果要負上責任,這與詩意的「蝴蝶效應」無關。
《他不知道》
他不知道蝴蝶效應
當他把一隻蝴蝶揑死
丟棄到一個沒有知覺的地方
他回到家,直認不諱
她不知道蝴蝶效應
當她推出一個正義計畫
精心細緻無人可以明白
她回到家
接近午夜時決定正義必須孤行
他不知道蝴蝶效應
當他坐牢
牢裡另一個坐牢的人
潛心思量蝴蝶效應
最初的危險想法以至
後來的暴雨和許多雨傘
牢外有一個智者
知道蝴蝶效應
他不在乎
世上沒有不能被馴服的蝴蝶
他回到家,決定
毋須把牠們揑死
蝴蝶效應不重要
只要牠們不再亂自飛翔
《蘋果日報》「醫醫詩詩」專欄,2019年11月0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