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對博雅教育有模糊想像,選擇海外升學,後來因著對中國文化的清晰但片面的想像選擇回港。再後來讀到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的著作,論析大學之理念以及中國文化從傳統到現代的挑戰,有點兒得到「解惑」。那時期構思和動筆寫《當中醫遇上西醫— 歷史與省思》,也是在同一個範圍內談中醫現代化、科學化和現代醫學的知識來源。在我心目中,金耀基是一個具有特別睿識的大學校長。
中大出版社近月為他出版《大學之理念》和《再思大學之道》二書的上下合卷本,很是可喜。先從報章轉載讀了作者自序,其中一處鞭辟入裏。說到「大學之道」,不少人馬上連接下去:「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金耀基說,來到今天,中國的大學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現代大學一樣,無不以科學為知識的標竿,科學成為一切知識的尺度。可以說,今天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理(科學之理),在新知(科學之真),在止於至真。」大學的主要角色,變成生產新知識,而科學知識是最高標準。但他堅信,大學創新的知識,應當是並含真、善、美的「三維知識」,科學求真之外,在倫理(價值)教育與審美教育也要有所用心。
讀這一段的感想是,如今人們視大學為「教育產業」,談大學之理念的興趣遠遠不及大學之實利,包括打造教育樞紐,以求貢獻國家和有益於香港。就此而言,大學之道不在止於至真,更不在至善。最大的志氣是「至強」?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3/12/2024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