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入場看《爸爸》

入場看《爸爸》,事先有點遲疑。影評口碑好是一回事,對於把慘案拍成電影,我有不小的戒心。一篇讚賞的文章說它的講故事方式有些像日本電影《新活日常》,那是我喜歡的電影,這就可以去看了。果然有些像。兩者都有散文感覺,不是以緊湊的方式吸攝觀眾的心神。

看了很喜歡。我量度有多喜歡的尺,是想一想上次有同樣程度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上一部是《窄路微塵》,看了兩次。

導演翁子光(也是編劇)有好好善待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和貓。沒有誰被隨意放在背景配角位置來烘托主角或渲染氣氛。這是有點需要以「上帝全知」角度說的故事,但是導演沒有選擇俯視人間苦難的視角。觀眾的同理心被耐心地引導,不輕浮也不故作悲情,這是很難得的。

《爸爸》取材自慘痛的真實血案,倖存者活著、活下去、活過來,𥚃面有人的尊嚴和不離不棄;《窄路微塵》的故事設定是童話般的人間善良和相濡以沫,但角色互動令人信服。兩齣電影並不同類,可是為什麼同樣讓我覺得親近?甚至,隱隱有共通的感動?細想一下,第一是女角(劉青雲精釆,但驚喜是谷祖琳)。她與《窄路微塵》的袁澧林同樣讓我有再入場看第二次的意欲。

二是草根社區,輕輕地拍出有血肉質感的香港人。這個橫遭慘劇的家庭在荃灣,那是我少年時代居住和成長的社區。近年我又常在荃灣出沒了。《爸爸》拍出一些荃灣氣味,有本色,我感到親切。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5/12/2024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