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在香港的動盪尚未出現之前,我心血來潮借一份報章的「醫生/健康版」開一個試寫詩的專欄。這沒有維持多久,但成為機緣,讓我淺淺地接觸到在香港寫詩的人。在一個讀詩會認識了一位中學老師,還應邀去他的學校做了一次關於生命倫理的通識講座。後來才讀他的詩,覺得意象和詩情飽滿。
最近內地第八屆磨鐵詩歌獎揭曉得奬的詩人和詩歌,見到他以兩首長詩入選十佳詩人,很高興。我對內地的當代詩壇沒有什麼認識,但知道這是一個珍貴的民間詩歌平台。
據主辦者介紹,長詩入選最佳詩歌100首,在詩歌獎的評選歷程中並不多見。「他是一個香港詩人,在迷失之城寫詩。在海洋與大陸之間,詩心飄蕩難安。而詩人仍然也必定還需要一次次地面對和追問,面對疼痛,追問良知。阮文略的寫作,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寫作。」我猜想他未必同意最後一句的界定。
入選的兩首詩是《關於鯨》和《夜》。前者知性與沉鬱的「詩想」結合,難度較高;後者更令我感動。詩人老師帶領學生去巴黎參加科學比賽,詩從誤以為丟了錢包虛驚寫起,寫到黎巴嫩和以色列,和人間苦難的見證。詩是「在旅遊車上開始寫的,每日寫一點」,直至一個清早「在酒店餐廳喝著咖啡,聽著巴黎的雨聲把最後幾節寫完成。我記得寫到最後時眼裡有淚,但是學生來到餐廳時我已是一派悠然地吃著煙肉和炒蛋。不然可以怎樣。」他在詩歌獎的對談中這樣回想。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4/12/2024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