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柔和的生死心事

老年可以有一些與年輕時不同的生命體會,這是「說了等於沒說」的美好虛言,但在2024年快要過去的時候,好像發生在我的身上了,感覺還不錯。體會生命也是一種心境,有點新鮮,沒有很好的方式轉換為文字,有些近似英文mellow的意味。這個字可以中譯作「柔和的;溫和的;芳醇的」,也包括變柔和成熟,有時譯作「醇厚」。據《劍橋詞典》,英文的解釋包括free from harshness。這可能是最準確的。對人對己,看待人生,不那麼嚴苛、苛刻。

是在這樣的心境,讀著瓊瑤的遺言,說「死亡」是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她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要為這最後的大事作主。當時很能意會那種心情,另一方面卻想,死亡真是一件天大的事嗎?

這樣的問題,不可以浮泛地灑脫地答,也不宜苦苦思量。它是「生死觀」的範圍,有前人的智慧,也有宗教和靈性的信仰和悟道,還有道德意義。「人生如朝露」、「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有命」,「死生為徒,萬物為一」這些中國文化中的生死或生命觀,有不同源流,但似乎都沒有把死亡看作是天大的事,是它們離地嗎?

瓊瑤也沒有說死亡是天大的事。也許她只是說,不要把死亡不當作一回事,怎樣死是重要的事,她堅持要自主和要有尊嚴。然而,她最終的抉擇,可能是對自己和對世界都太嚴苛了一點。每個人都有關於生和死的心事,對自己柔和一點,也許是較為可取的。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6/1/2025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