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醫生作為温度計

公立醫院醫生靜坐爭取加薪與公務員看齊,一個「怒」字有力,即場已見成果。事件再次讓我興起近年的想法:個別議題不論,香港的醫生可以是整個城市的民情温度計。
原因很簡單,醫生一般不理政治也無時間参與運動,但全是有想法和有自己的價值觀的人,他們的價值觀光譜很闊,與社會的民意光譜很脗合,從對佔中與政改的反應可見一斑。在政改,多於一半的醫生反對政改「袋住先」;對於佔中爭普選,或者多過一半醫生同情,但少過一半會認同衝擊政府機關。
近一些,我猜大多數醫生不能認同港大校委會處理副校長任命的手法,但也不會認同衝擊會議室;在鉛水事件,大多數醫生會認同有真實存在的健康風險,儘管事件可能是有些「泛政治化」。
說醫生作為温度計可以反映民情,這不是說醫生一定是對的,正如民意民情也不一定永遠是對的。然而當醫生不分公私營、不分組織派系、不分資深與前線,都有代表人物為同一議題站出來一起發聲,必定是有信心得到民情支持。
在技術性層面,政府的立場並非沒有依據,但從常情出發,那些技術性政策條文並非一般市民能明白的。不知政府是否見到,這兩年民間日漸瀰漫一種感覺:在某些事情上不走在一起發聲的話,固有的東西很容易被侵蝕。在次事件,醫生拿揑到「不能任人主宰(宰割?)」這點民間情緒。
談起温度計,最近讀啟蒙時期醫學史,我才知道,温度計最初在17世紀已由伽里略等物理學家發明,但要百多年後才在臨床醫學應用。現在特區在學習量度民情,是否可以應用醫生温度計?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51017日,經修節。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醫生分為老的和嫩的兩大陣營 , 如果是老的上了岸的醫生 , 醫生作為民情溫度計這個說法 , 是完全錯誤的 , 你睇下李X章 , 盧X茂 , 高X文 , 一世拉勻計等等 , 簡直是人民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