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去世的翻譯家李文俊是翻譯福克納作品的名家。他是《世界文學》編輯,經歷文革後,在八十年代前後開始翻譯福克納,第一本《喧譁與騷動》是力作,「打打停停」數年才譯出來。此前他已寫了《福克納評論集》,也爲《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撰寫了有關福克納的條目。
太太張佩芬亦是翻譯家,文革時兩夫婦下放,與前輩錢鍾書、楊絳同在一個幹校,張佩芬更與楊是舍友,聯床而臥。文革後他們時有往來,有一段他向錢鍾書請益的故事廣為流傳。2016年楊絳逝世,李文俊撰文〈百遍思君繞室行〉追憶錢楊夫婦往事,細說了這段故事。
那是八十年代初,李文俊著手譯《喧譁與騷動》,向錢請教原著中一句拉丁語引文Et ego in Arcadia,其後有一次錢讓李幫他查Robert Frost的一句詩,李細心作覆,錢回信道謝時解答了這句拉丁語引文,附帶說:「Faulkner(福克納)的小說老實說是頗沉悶的,但是『Ennui has its prestige』(沉悶也有可敬佩之處),不去管它了。翻譯恐怕吃力不討好。你的勇氣和耐心值得上帝保佑。」提示李文俊這條路不好走。
Et ego in Arcadia英譯為 “I too am present in Arcadia”,中譯「我也在亞卡廸亞」可能令人不明所以。Arcadia是古希臘傳說中有田園牧歌的樂園,這古語中的「我」是死神自語,提醒世人,即使身在樂園,死亡也與人同在。我聯想到《論語》曾子說,為政者宜「哀矜而勿喜」。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8/4/2023刊出。
source: Nicholas Poussin, Et in arcadia ego (print)
https://ateliersartmuseesnationaux.fr/en/engraving/KM00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