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人之將死害怕什麼

垂死的病人害怕什麼?去年底瓊瑤在家中去世,留下遺書成為話題。《明報》「星期日生活」編輯讓我寫了一篇稿(〈她這樣走了,我們怎麼樣?〉2024128),談「好死」、安樂死、臨終照護等。其中引述了Dr. Colin Murray Parkes(1928-2024)一篇頗「舊」但歷久常新的文章。這篇文章題為“The Dying Patient ,於19984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四分一個世紀後,依然值得、甚至有必要好好思考。

垂死的病人害怕什麼?這可以是一個學術研究的題目,但也可以轉換為個人的自問。每個人都有一天要離去。接近那個時候,面對死亡時,會害怕什麼?

如果相信佛教的生命觀(我是有些少相信),最大的恐懼應該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不是說擔心輪迴變成什麼糟糕的生命,而是想到,自己曾作的糟糕的事(造業),有些遺害不會就此消散。這是一種放心不下,已經沒有機會做點什麼了,連道歉的機會也沒有。

這不是「唯有業隨身」的完整意思,但我就是這樣想。

如果相信基督宗教,最大的恐懼應該是得不到救贖。同樣地,不一定是害怕地獄,或是無法上天堂。對「死」的本然恐懼(Fear of being dead) 可能是帶罪墮入冥冥中永恆的黑暗。

有些人對「死」一點也不恐懼,遺害世間沒有半點歉疚,緊抓權力連神的權力也一併接收。古代中國有真命天子,現代美國有神召總統。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8/6/2025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