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臨床試驗

中大與港大醫學院在2011年獲政府撥款,啟動「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心」(Phase I Clinical Trials Centre)計劃。醫管局参與了這個計劃的籌措,包括在威爾斯醫院和瑪麗醫院分別提供地方作配套。
數月前,食衛局局長參觀兩所試驗中心的運作情況,我陪同參觀時聽了兩個中心人員作報告,感到從事醫學研究的人,往往是有一種特別的熱忱,也想起自己念大學和醫學院的日子,其實有頗多機會接觸科研,参與工作,卻始終沒有擦著火花。最先是課餘工作,掙點錢補貼生活費,也看看科研是否自己那杯茶。每周兩個下午,在生化學系教授的實驗室工作,解剖許多大白鼠,摘取唾液腺磨碎分解,用來測試細胞表面受體(receptors)對腎上腺類物質的反應。
做完兩個學期,工作竟然有些成果,寫成報告,在科學期刊發表。收到印刷樣本時有成功感,但也即時想到,滿足感並非來自做研究本身。
這屬於基礎科學的研究,並非臨床試驗。臨床試驗一定是直接與疾病診治有關,很多是試驗新藥。第一期臨床試驗,就是一種藥物首次應用於人體的測試。與第二、第三期的臨床試驗不同,第一期的受試者不一定是病人,常常是借健康受試者研究新藥在人體內的效力、藥品的活性等,當然也可觀察不良反應。因為首次應用,多由極微劑量開始,對風險管理程序的要求也特別嚴格。受試者透過詳盡的知情同意書,充分了解風險以及權益保障,才可以参加。
醫學院畢業後,實習時遇見過一名很厲害的研究員,只管從病人身上取數據,不問其餘,我覺得有點過分。這是我初次意識到科研倫理的重要性。現今對醫學研究的管治比上世紀嚴謹。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5114日,經修節。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這種只管從病人身上取數據而不問其餘的厲害研究員, 大概是入錯行了. 這種人最適合從商或從政, 從商, 可與李加乘競逐首富之位; 從政, 可與狼英或李國蟑一較高低.

匿名 提到...

病人是白老鼠,可憐,讀醫學的,要有基本的做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