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風險能準確溝通嗎?

上星期醫院管理局周年研討大會,我應邀講「風險溝通」(risk communication) 題目,讀材料做功課時,又有一些新的體會。
通常以為溝通風險之道,就是選取專家手上掌握的知識與數據,深入淺出地告知聽眾。
但「風險」本身就是普通人難以切身認知的概念。以簽署手術同意書為例,無論在法律上與醫學倫理上,都要求向病人提供重要數據,作為知情同意的基礎。例如醫生會告訴病人,這個腫瘤切除手術的死亡風險約為千分之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是百分之二;醫生再解釋,比其他治療方法,動手術有較佳的「五年存活率」,約為90%65%之比。問題是,病人能理解嗎?
近年「風險溝通」已是一門「顯學」。意思是,它是正式的學術研究題目。有調查發現,不少美國國民,數學水平根本不足以理解「%」這個符號的準確意思。
即使會算百分比,亦未必等同感性認知。在上面的例子,千分之三的死亡風險,病人應理解為「相當低」、「很低」、「極低」,還是「微乎其微」呢?
1996年,時任英國政府首席醫官Sir Kenneth Calman提出一個描述風險的標準語言表,高於百分之一的不幸事件歸類為「高風險」,例子是患有愛滋病的母誢(而未得治療) 在一年內傳染給孩子的風險;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屬於「低風險」,例子是普通市民在一年內死於交通事故的機率。
依此標準,上述的手術的死亡風險既然是千分之三,應該屬於中度風險?然而Sir Calman談的是公共衛生風險,所有數字是以一年內發生的機率為計算基礎,不是為一次過的手術風險分類。
把數字轉化為統一的標準文字描述,似是mission impossible,但也是有趣的思路,起碼提醒我們,數字並不說明一切!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6511日,經修節。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觉得好的数据 visualization 是否可以帮助病人的理解呢? 德国有些报章, 有非常好的 Infograph。 这个可以帮助大众理解一些枯燥的数字。 用心一些制作的话, 普通的饼状条状图还不够, 可以更形象些的。 比如, 百分之六十五的康复率, 可以这样画, 一群病人从手术出来以后, 百分之六十五的人气色好好,身手敏捷参加各项活动, 而没有康复的那些人, 则气色差一些,并且需要跟进治疗。 这些可以试着画出来让病人理解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