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專家不識發指引

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學院等機構有很多醫學專家,但最近發布的治療高血壓新指引卻引起甚大的混亂。從大眾傳播角度看,這次發布是反面教材。
指引建議收緊標準,高血壓從上壓140/90(mmHg,下同)收緊為130/80,這一來美國人口馬上多了三千萬名「高血壓病人」!於是招來陰謀論:在美國以市場為主導的醫療制度,多了幾千萬病人誰會得益?於是又有訊息澄清:不是人人要看醫生吃藥,是看個別情況,大多數人士如果血壓稍高於130/80,「只需要」健康飲食、戒煙酒、多運動,和定期再量血壓。
顏寶倫醫生在本報專欄把混亂訊息「翻譯」為普通人能理解的語言:在新指引之前,如果血壓是130/80,醫生會叫你「放心」;依新指引,則是叫你「當心」。
但是要有多「當心」也是問題。這新指引很大程度是依據一項簡稱為SPRINT的大型研究。研究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撥款進行的,在20159月公佈全部研究細節時引發頗多爭論。對應當如何理解SPRINT的研究發現,美國有些內科醫生、家庭醫學醫生持不同看法:SPRINT的結論真的這麼強,可以作為診治高血壓的全新指引嗎?
有人質疑:研究所量度的130/80與大多數醫生日常臨床量度得130/80並不相同,因研究對量度血壓特別嚴格的規範要求:患者需要倚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放鬆、休息5分鐘才量度、不准交談、要選擇適宜病人體型的血壓計袖帶寬度、要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等等。現實中很少醫生能嚴格按照這些要求去做,所測量的血壓讀數或許較SPRINT研究的血壓數值高510 度。
SPRINT研究的是本身有最少一項心血管病風險因數的高血壓病人。經過精細的「亞組」(sub-group) 分析,發現在某些年長病人群如果把血壓降得更低一些,會比只控制在140/90的病人出現較少的心血管併發症。問題是,被發現得益的病人是頗特殊的一群:高齡、只患有高血壓但沒有其他老年病(如糖尿病、腎衰竭、中風等) 。他們的理想治療指標能普遍套用在所有高血壓病人個案嗎?更進一步,應否由此引伸,以130/80定義血壓上限,把所有超過130/80的人變成病人?
醫學數據是權力,專家使用數據教育大眾也要慎用權力。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71216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