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老子《道德經》,今次從第28章入手。結尾「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論施政的根本,明顯是應世的,乍看不見得有多玄妙,卻是入門的好鑰匙。有人提示,這一章要連著第58章一起讀,我依從讀了,果然是好建議。
第58章有兩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人所皆知的老子智慧。然而,完整地看上文下理,它說的並不只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是教人淡然看待人生得失。說的是施政管治。
上文是:「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察察」的一般注解是「嚴厲、苛刻」,我看可以中性地理解為精細繁瑣的監察管控。「缺缺」是「狡黠」。全句的字面意思是,政治嚴苛,人民就變得狡黠。有一個時期內地官場有流行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在下位者的狡黠。
做過行政管理的人都知道KPI績效指標,是量度工作表現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精細得包羅萬有的指標也會做成「走精面」交功課的弊病。這也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甚至在我們重視的大學排行榜,國際上也開始有人質疑,是否盯住評估的指標,聰明地提升排名就是成功?
說禍與福相倚伏,老子在這一章關心的不是好運和惡運。凌厲的施政禍福相倚,「其政察察」是雙刃劍。本章結尾說「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音「貴」),為政者方正有棱角也好,不要銳利到割傷人民。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9/7/2024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