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靈根自植…什麽靈根?

昨天來訪的讀者眾多,想是關心小思在訪問中談到豐子愷的遭遇。那篇訪問還有一個焦點令我讀來有些感慨。
記者提到昔日新亞書院錢穆、唐君毅一代的理想是,期盼文化中國在大陸花果飄零後,能在香港「靈根自植」,開出花果。唐君毅有一本小書《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是我念大學時的課餘精神「零食」。小思談到,唐君毅為這書中的幾篇文章遭到攻擊
讀:像唐君毅所寫的《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
小:其實唐君毅是被冤枉了,他寫了幾篇文章,出了第一篇後旁人開始寫文章罵他,說他不認識有多少在美國做過很多事的中國人,唐隔兩年再出一篇,他才說其實他所說的花果飄零,是飄到那裏,然後要靈根自植,人人也不知他有靈根自植的意思,其實我們香港也是靈根自植,天既然給中國一個香港,我們有土壤可以做一些事情,大陸割斷我們的文化根,我們就要為自己做點甚麼。
   記者不大同意這在今天還有現實意義:
讀:正因為文革摧毀中國文化,我們要保住,所以新亞談的中國文化是有反共的意思,但今天中國並不全盤否定中國文化,甚至設孔子學院向世界宣揚儒家思想、要讀《弟子規》,所以六十年代與現在的討論已很不同,因為那時要與中國劃清界線以自保,來復興中國文化。
小:對,我們要在香港保存中國文化,這是我責任的一部分,我讀新亞就是為了這個。
讀:所謂靈根自植是將來要反饋母體,我相信唐君毅又好,錢穆又好,甚至去台灣的徐復觀又好,都是一樣,但放在今天的處境已很不同。
小:這是斷裂,但這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主體性的問題。
我想,記者已是頗知歷史的了,還是混淆了唐君毅筆下的「靈根」(即文化精神)與當今按政治需要而興旺的孔子學院。可見「靈根」早已失傳了。
再問下去,小思最後的一段話有知不可為而為的味道。
讀:其實靈根自植要將過接連到將來,不然只會成圖書館裏的資料卡,或若干年後寫香港文學研究提起你僅此而已?
小:連提及我也不想要,我只是希望我是一個好老師,這理念不是甚麼宏大的世界觀或政治觀,而是身為一個人,要好好做人,把握這狹隘的機會。蔡元培等在五四運動當中,想在這樣的情況底下,不如用美育的方法來挽救人生,巴金說不如用無政府主義,許地山就想用宗教,最終沒有人真正找到出路。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小思太高深了 , 關心的議題 , 同香港新一代很脫節 , 語言思想上交流唔到 , blog主唔解下畫 , 8,90後很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