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馬上」立法?


在回歸後第二十一個國慶日之前,政府刊憲,取締了那個主張香港獨立的組織,建制派議員理所當然要聯署聲明支持,隨而再呼籲本屆政府盡快立法維護國家安全。
這不是醫療話題,不過我想起過去管理醫療時曾經學到的管理小貼士」,那就是:不要在最嚴重緊張的事故關口制訂永久的長期守則。
為什麼?打鐵不是要趁熱嗎?到局面冷卻,誰還來關心這個嚴重事故背後的潛在風險?萬一不幸再出同類事故,誰來承擔責任?
不是說在重大的醫療事故之後,什麼都不應該立即做。事實上,檢討小組須立即成立,查找事故的根本原因;發現高危的漏洞的話,便需要立即堵塞。「管理小貼士」的重點是,制定長期政策實需全面而冷靜的評估,不可以狹隘地盯住眼前特定的錯誤。在嚴重的事故關口,思維方式必然緊張,力求以「零風險、零容忍」為目標。既然以「零風險」為目標,構思的政策自是最嚴厲的,要不惜代價地消滅風險,這就會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機構價值和長遠目標。再者,嚴厲的政策可能形成苛政,令前線醫護人員動輒得咎,被紮小腳般的規矩窒礙了主動性和向心力。
這個管理心得好像沒有廣泛流傳。依我觀察,大多數時候,公立醫院慣了以打鐵趁熱方式快速反應事故:尋找漏洞,堵塞它,再設計額外的保障程序,以求儘量減少風險,最好能完全消滅它。
近期聽聞有前線人員對醫院認證計劃行將重啟感到不滿。因為我目前仍以名譽顧問身分給意見醫管局,所以知道重啟的模式是放進了不少簡化與減壓的心思,但若最終在認證過程中發現的每一個弱點,都即時變成追求「零風險」焦點,要求馬上放下其他重要事情來對付,那麼長遠而言仍是受不了。
聯想起中國人的古老政治智慧: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通常這理解為,善戰者未必有能力治理國家的日常;我看它還有深一重意思,是與管理小貼士」相通的:戰爭是非常時期,戰爭時期的領導方式未必適用於追求長治久安的和平時期。由此而論,最好不要馬上」立法吧?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8106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