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習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重申「動態清零」總方針要堅持下去,決不能動搖,要「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議決了就再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總方針不能變,但從近期一些新聞發佈看,在具體的防控實踐以至對抗疫的宏觀敘述,都似乎在調整。
4月30日,北京市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公佈最新的防控規定,並沒有頭腦發熱地用「全民強檢」追求一下子清零。細看各種規定,與香港在爆疫初期的措施頗為相近,只是核酸檢測要求更多,封區檢測做得更早。這應是參考了上海和香港(好和不好)的經驗。
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防控疫情發佈會有逐字記錄。國家衛健委李斌副主任溫和委婉地解說必須堅持動態清零,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如果放鬆疫情防控,放任病毒傳播,勢必會在短期內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進而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醫療衛生資源將面臨嚴重擠兌風險…。」
記者問「躺平」,李斌請專家組長梁萬年回應。梁萬年早前來港指導抗疫,言之有物,不打官腔。他答得很謹慎,特別強調要利用「動態清零」給出的「時間窗口」,提高脆弱人群接種覆蓋率,做好隔離床位、物資供應、應急機制等各方面的準備。
我看「躺平」是偽命題。依據客觀認識,不斷靈活調整,才能與多變的病毒周旋到底。這符合唯物辯證論。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1/5/2022刊出。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11/5/2022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