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染疫知多少?

一夜之間全國放棄動態清零,疫情隨而爆發,核酸檢測打入冷宮,官方不再全面公佈確診數字,也許已經無法統計。

尊重科學除了是接受病毒和疫症的客觀變化,也包括客觀地尊重數據,在疫症大流行底下,這需要一點平常心。

缺乏可信的數據,不妨借境外經驗推斷。不少地方在疫情大爆發時,都有三數個月的高速傳播期,期間兩成以上人口染病,香港的第五波與台灣的經驗相若。兩地都沒有像內地那樣一下子全放,因此內地的爆發會更厲害一些。

由此推算,從現在至明年春天,內地可能有4億人受感染。專家一向說,Omicron感染者99.5%症狀輕微或無症狀,0.5%較嚴重。這相當於2百萬病情嚴重的病人,死亡人數則視乎染病人口是否年老多病、疫苗接種情況和醫療系統的承受力。內地第三針疫苗的接種率不高,保護力隨時日下降,重病個案會增加。

一個輔助的估算方法是統計醫護人員的確診數字,按比例推算全人口情況。疫情初期時,醫護人員多是從社區染病,染病率與普通人口相若。這是假設大部分醫護人員在工作崗位有接受常規的核酸檢測。

三個月內應付2百萬重症,醫療系統會否崩潰?不至於。然而全國不同地區的醫療系統應變能力差異甚大,個別省市可能不勝負荷,出現失救。這還只是猜想未來三個月的局面,之後得看病毒怎樣變異。

不再死硬堅持清零是對的,但為什麼要一放全放?我覺得納罕。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25/12/2022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