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後評論時代」

我看香港正逐步進入「後評論時代」,最初不是有意識的分析判斷,比較近乎直覺。落實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快速通過,立即生效,還未至於消滅評論的空間。高官大方地說,政府歡迎批評;法律專家說批評政府沒有問題,只要保持正面和有建設性。因此,整體地說,評論「還是可以的」。這篇也是一種評論。

「後評論時代」要加上引號,因為這是一個初步的提法,未經清晰定義。這個「後」是post-,標識一個新時期,如「後現代」(post-modern);它也是哲學上的「後設」(meta-),如「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或譯為元倫理學)。「後設」的意思是,不著眼於對倫理規範和實踐原則的實質內容,反而退後一步抽離地詰問語義、立足點和出發點。

這很抽象。讓我舉例說明。

上月初張炳良在本報有文章〈第23條立法不是歷史的終結〉,以前我看他的文章,會從中找一些具體論點,延伸討論成為一篇稿,是公共理性對話。這篇如常地可讀,也如常地有善意,但感覺上公共理性對話的時代已經過去。讀時你會想著「後設」的問題:「為什麼他還未放棄勸言?是知不可為而為之嗎?」「他怎樣保持正面和有建設性?」「他有像曾鈺成評論23條立法那樣擦邊球嗎?還是更小心下筆,以免像曾鈺成那樣遭受政治攻擊?」

在「後評論時代」,沒有人細聽你說什麼,而是問,你這是站在什麼立場?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3/5/2024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