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貧窮線是什麼,對於它有什麼指標作用,有什麼局限,也略知一二,但是我不知道自己一知半解的程度。大學有「思托邦」講座系列,來到第三十二回,社會工作學系黃洪教授講「無窮的盼望 —— 我的三十載香港貧窮研究」,我一邊聽,一邊把腦海中零碎的片段連貫起來。原來如此。
聽完課,做個好學生,回來補讀了一些資料。其中一條閱讀的進路,是貧窮線的前世今生。演講內容很完整,完全不是只談貧窮線,但我對這個焦點特別感興趣,因為聽說它可能快將消失。
貧窮線幾時會消失?是不是香港的貧窮問題已經大大改善,所以不再需要定期使用貧窮線來做身體檢查?當然不是。貧窮線其實是一個「相對貧窮」的概念,即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具體來說,會根據家庭人數和住戶類型劃分不同組別,計算出每個組別的收入中位數,再取其一半作為該組別的貧窮線。它可以用來識別貧窮人口,監測貧窮趨勢,促進社會關注。
社會關注會形成對政府的壓力,一般會理解為良性的壓力。當經濟疲弱,政府財困,貧窮線作為貧窮報告的重點定期公布的話,一定不利於政府說好香港故事。
或者就是這樣,香港的貧窮線未曾完成歷史任務已經要準備消失?2022年的最後一天,本報有一段少人注意的新聞,標題為「勞福局:貧窮線指標單一 學者:倘撤線難精準扶貧」。這個標題甚為精準,背後的爭持隱然可見,下篇續談。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6/5/2024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