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菊殘猶有傲霜枝

香港每年都變得更熱,幾乎沒有秋天了,卻是燠熱的中秋節之後,幾天雨帶來秋意。想起一副對聯:「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上句夏天將盡,下句寒冬將至。

我有一對墨青色紙鎮,刻的就是這兩句。以前辦公室的桌面夠寬,一對紙鎮常放案頭;退休後書桌變小,紙鎮不知幾時入了儲物箱。近日有感,覺得這兩句的意思很適時,卻記不起紙鎮「儲」到哪兒去了。

這是蘇軾〈贈劉景文〉詩的前兩句,隱喻不畏風霜的挺立人格。後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勉慰好友,人生的秋季是最有色彩的時節。

這也不單是說人生階段。中國士人的政治生命常隨時代浮沉。每逢舊世界衰落,借用這兩句比喩不改志節,就像「百搭」。

民國初年有兩個人物堅持留辮子不剪。一個是北洋軍帥張勳。他在清末任兩江總督時,曾號令全軍蓄髮留辮,人稱「辮帥」;更出名的是辜鴻銘,在蔡元培的北京大學校園內身穿長袍馬褂拖著辮,特立獨行。辜鴻銘曾書寫這兩句詩送贈張勳賀壽。後來胡適記述在一次宴會上,辜鴻銘開玩笑說,「傲霜枝」代表辮子猶在,「擎雨蓋」就是清朝官員的大帽。

辜鴻銘的「辮子教授」形象深入人心,有人說他是滿清遺老。其實他「半唐番」,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的華僑家庭,母親是葡萄牙與馬拉混血兒。青少年時期在英國成長,在歐洲遊學,25歲前還未能用中文寫文章。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6/10/2024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