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讓陌生眼睛來看我們

瑪麗醫院急症室一位顧問醫生與我們分享學生的一篇文字。這是為一個生於香港,移民到新西蘭的年輕人,在畢業前選擇來香港的急症室實習六星期,實習完了,交岀這篇功課以外的金短文,記述體驗。
同學寫道:「相比紐西蘭,我發現香港急症室的資源被用在很多非緊急的病症上,例如咳嗽、流涕、肚瀉、嘔吐、頭痛、關節痛等等
「在紐西蘭,雖然到急症室救診是免費的,但是非緊急的病人都會到自己的家庭醫生看病和複診(每次診金約港幣250350)。這樣,急症室醫生便可以分配多點時間處理嚴重的病人。」
同學稱許香港的高效率:「在香港急症室實習期間,我深深體會到香港急症醫生的獨特之處。大部分的香港病人到急症室,都會說出種類繁多但極其含糊的病徵,由頭到腳都可以有毛病。但是,香港急症醫生仍然可以抽絲剝繭,用光速的效率找出最重要的蛛絲馬跡來作出診斷。」
「光速」有代價:「因為資源不足,香港急症室醫生只能處理對病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病人的憂慮和情緒是往往不能同時兼顧。我從旁觀察過醫生處理一個病例。一位28歲的女士一週前才發現自己懷了六個星期的身孕,求診當日出現腹痛及陰部出血現象。久候了數小時,非常焦慮的她終於見到醫生。可是醫生只能用一兩分鐘的時間聽診,然後便趕快地替她做超聲波檢查。醫生說:『我已看不到胎兒,所以會把妳轉介到婦產科去作更詳細的評估。』那位女士即時雙眼通紅,眼淚不停湧出。可是換來的反應卻是:『請你到大堂等叫喚』。她等了大半天,只換來匆匆忙忙的數分鐘診症時間。」
讀時回想,自己在畢業前也選擇回來實習六星期,不過當年選的是內科和老人科。後來更因而選了老人科為自己的專科。
當時我也是用新鮮的眼光(fresh eyes) 看公立醫院。那時還未有醫管局,公立醫院病房的環境還不如今天,但在病房用廣東話與病人和護士交談,新鮮以外有親切感。
三十多年過去,讀到年輕學生的觀感,想起自己不經不覺已同化為制度裡的舊人,得要小心「習以為常」的心態。
原載 《東周刊》「一葉一杏林」專欄,2014730

6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你好,我是李兆富。在朋友的臉書上見到兄台大作,打個招呼。若得兄台賞面,希望日後可有機會交流,先行謝過。

區聞海 提到...

兆富兄: 謝謝留言打招呼。 --聞海

匿名 提到...

六月底到長沙灣賽所覆診,發現診室多了數字顯示器;心想這方便了聽障人士,但隨後發覺醫生不再叫喊籌號,於是心生疑問,視障者如何知道自己的號數。與醫生閒談,醫生表示以往很多人聽不到籌號,叫了數次也沒有人;現在則大大少了此情況,且少人會因看不到籌號。
病人少許愚見:一個無障礙的社會,是應顧及不同人的需要。可否反映一下,既有數字顯示,也同時叫一聲籌號呢?

區醫生 提到...

謝謝樓上意見,會看看。

匿名 提到...

您好, 本人31歲, 因為媽媽剛剛發現有乳癌第二期, 自己亦有擔心, 於是於化驗所做了乳房超聲波檢查, 報告結果有4粒纖維瘤, 但其中一粒有「分葉」, 佢英文寫有lobulated contour, 叫我去睇婦科, 上網搵搵下婦科, 無意間發現醫生你個BLOG, 先知道原來要睇外科, 但又唔知邊D醫生先屬於乳房外科, 其實有個朋友的朋友係婦科醫生, 佢有睇過我個報告話我係葉狀瘤, 上網search講到好似好恐怖, 又話罕有, 又話會急速長大, 又話要做MRI, 又要做手術, 割左都會復發…所以更擔心, 又唔想講俾媽媽聽影響佢病情, 請問我應該搵咩醫生先適合? 十分迷茫

cmpyu 提到...

首要選對治療方式.
澳洲有這樣的先見.全世界中醫比例最高的香港又如何?

澳洲急症室試驗針灸止痛功效

http://338.za.net/viewthread.php?tid=575&highlight=%E6%BE%B3%E6%B4%B2%2B%E6%80%A5%E7%97%87%2B%E9%87%9D%E7%81%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