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放棄求生症候群

在大學工作擴闊了我的閱讀範圍,最近才初聞這個只發生在瑞典的怪病,醫學專家都找不到病因。怪病在當地稱為「放棄求生症候群」(瑞典語uppgivenhetssyndrom;英譯resignation syndrome),患者大多是從前蘇聯和前南斯拉夫來到瑞典尋求庇護的難民,幾乎全是六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孩童和青少年。病發多是當他們的家庭被政府通知不獲庇護,面對驅逐出境,便有孩子忽然陷入有如昏迷的無反應狀態,昏睡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才甦醒過來。醒來後多數生活如常,只是少了一段人生,但也有一成多患者並不完全恢復正常。
怪病從2001年開始出現,至今已有上千個案例《紐約客》(The New Yorker)特約撰稿人Rachel Aviv前往瑞典探訪,寫成專題文章,台灣mplus網頁有譯介。這篇文章是從人道主義的同情出發,詳述了這些難民孩童面對驅逐的創傷故事。
一個在歐洲包括瑞典也有執業的精神科醫生Thomas Jackson卻從另一角度看。他質疑,為何其他地方的難民孩童(例如敘利亞)不會患上這個病?為何患者的家庭恰巧都在等候瑞典庇護,而病發都在申請被拒,快要驅逐出境時就有孩子昏迷?瑞典的人道政策是,重病的孩子可以得庇護,然後家庭又可以申請。甦醒過來的孩童,總是當家庭也得到批准居留後,就忽然痊癒。
他推斷,這是一個群體性的「代理人佯病」(malingering by proxy) 現象。在精神醫學有些病例,是寵物主人把小動物弄病,為了去診所騙取止痛藥、抗生素等;也有是操弄人孩童以達到其他私利目的。他在2006年在撰文在瑞典一份醫學報刊提出這個假想,觸發軒然大波,文章終於從網上被抽起。
最近他在網上再發表觀點,根據近年各方的研究,認為即使不是孩童的家長在操弄,很可能也屬於某種集體的歇斯底里症(mass hysteria)
前面引述的那位《紐約客》特約撰稿人Rachel則仍保持同情,相信這有點像美國曾經盛行的厭食症,因為人們改變了身材的審美標準,媒體又無時無刻強調瘦身,導致病態有如傳染病般散播。當「放棄求生症候群」在瑞典變成文化默許的現象,患者就會以這病態表達極度的絕望痛苦。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7826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