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去書展揭揭這兩本書


書展來了,它年年都來,在今年的社會情況,它能如期舉行都讓書商鬆口氣吧?這就去逛逛吧。
在兩個出版社的攤位有我的新書,一本是我在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與兩位青年學者一道製作的,我編,學者顏妙融、江萬琪採集資料和撰寫,前者從科技與社會角度,後者從倫理學著手。書名《生命倫理專題:人工生殖科技》。
我在這本書的摺頁簡介說:「當香港宣稱要擁抱創新科技,尤其是與生命有關的科技,生命倫理課題應該成為我們社會的基礎通識。在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我們構思製作生命倫理專題,為社會的生命倫理通識添磚加瓦,從人工生殖科技出發。」我們希望能一個一個專題做下去,這當然得看受眾反應,尤其是在中學和專上校園。
這書是花千樹出版社的朋友鼓勵之下孕育的。花千樹攤位在1A展廳C02。我以前在副刊寫專欄的文章結集,一直是由花千樹出版。前年的一本《當我用心寫:一個醫生的十年記》今年或者還可以買到。
第二本新書由香港三聯出版。書名《生命倫理的四季大廈》。明天(周日)10:30 – 12:00我會在攤位為讀者簽名。三聯的位置在1E展廳B04
書的前言說:「從五、六十年代開始,嶄新的生物醫學、生命科學的突破真是層出不窮。人怎樣出生、怎樣病、怎樣死,都在不斷被科學與新科技重塑。舉例說,從前你的至親臥病住進醫院,你就不會面對像今天這麼多而複雜的抉擇。」
我想,自己屬於二次大戰後嬰兒潮的其中一員,注定了在生命軌跡會碰上嶄新的生命倫理課題。
「在構想中,這應當是一本關於如何看待生命的書。我想好好說一些生命倫理的故事,不說教——讀者要思考多少,隨願而行就好。」
書名有「四季大廈」,這一方面是比喻:生命有如四季,倫理學是理性的建築物;另一方面也是少年記憶。中學時代我真的住「四季大廈」,房屋協會的公屋。四季大廈後來清拆了,我從房協網頁找到老照片放在書內的屝頁。與花千樹一樣,三聯的編輯與我多年合作,成為信任的伙伴。這之前還有其他著作經三聯出版,包括《醫院筆記:時代與人》(2016) 《有詩的時候》(2017)
原載 《信報》「醫三百」專欄,2019720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