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突然死亡,只差一天,這篇稿沒有能夠刊出。 】
近日想著與香港頗有情誼的詩人辛笛(原名王馨迪,1912-2004)。辛笛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大學三年級己有很好的詩作:「我們航不出這圓圈/…/將生命的茫茫/脫卸與茫茫的煙水」(〈航〉,1934年)。1936年他留學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是朱光潛推薦的。日本侵華戰爭前夕回國,當時大學紛紛遷往西南內地,辛笛未能內遷,在日軍佔領上海的日子蟄居淪陷區,在金城銀行當文職,避開注意,但在地下低調支援左翼文學家和文化人,包括貸款支援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和談破裂,在當時國民黨高壓統治下,好友聞一多於1946年在昆明被特務刺殺。辛笛這年的詩作〈寂寞所自來〉在今天讀來別有感覺:
兩堵矗立的大牆欄成去處
人似在澗中行走
方生未死之間上覆一線青天
果有自由給微風吹動真理的論爭
空氣隨時都可像電子樣予以迴響
如今你落難的地方卻是垃圾的五色海
驚心觸目的只有城市的腐臭和死亡
數落著黑暗的時光在走向黎明
宇宙是龐大的灰色象
你站不開就看不清摸不完全
呼喊落在虛空的沙漠裏
你像是打了自己一記空拳
1948年秋冬,辛笛在上海參加一些文學活動被政府監視,在白色恐怖中把妻兒送往香港暫避,自己隻身留在上海。1949年6月,他被選入上海代表團赴北京出席全國第一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聆聽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及學習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回上海後即轉投工業部門,脫離文壇,「棄文從工」因而避過了日後一些慘烈批鬥。
文革劫後,辛笛多次應香港大學和文學界邀請來港訪問。在今天禁區處處的香港,八十年代中港活潑自在的文化交流特別令人神往。
《蘋果日報》「驀然回首」專欄,原訂於2021年6月25日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