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名字來自成語「見異思遷」,飲水思源,便上網尋找它的出處。這是來自《管子.小匡》篇。有點驚奇的是,它原來並不是駡人的話,更與不忠背叛無關。篇中記述了宰相管仲向齊桓公詳細講解治國安民的組織方法。在管仲心目中,國泰民安的願景是這樣的:
要讓士農工商各自安分守己,應劃定居處,安排好四大階層的人民生活作息的環境,互不相雜。士人住在於安靜之地,農住近田野,工匠靠近官府,商人靠近市場。
為什麼要互不相雜?這是考慮到所需的成長和工作環境,讓各階層經耳濡目染,安分守己,專心發揮社會功能。管仲說,士人聚居,閒時互相談論孝義敬愛忠悌的道理,從小時就習慣了,思想安定,就不會「見異物而遷」。
同樣地,農人子弟自小從事農活,以父兄為榜樣,思想安定也不會見異思遷。工匠、商人也如是。當然,如果農家的子弟出了優秀人材,樸實而不奸惡,也能夠成為可以信賴的士人,但大多數人需要安分守己,不要接觸太多與自己的職能無關的人和事,以防見到新鮮事物(「見異」)會不安分,「思遷」會影響社會秩序。
把管仲的願景放在今天,可能便是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保持香港繁榮穩定」。這樣想時,也就容易明白,為什麼在一個本來以多元為傲的城市,越來越怕「見異」,更别說容納異見了。
【思遷集.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