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 星期二

啱啱好的緊張

內地有權威性的專家也開始對「共存」的想像較為寬容了,沒有認定任何對共存的想法都是受了西方荼毒。保持靈活腦筋,這是比較正常的心態。當然中國只會在可接受的風險範圍內調整策略。

在堅持清零但實際上已被迫共存的時節,回頭看兩年多的疫情,見到一個軟性但是重要的問題:從一開始到現在,香港完全缺乏對疫情與臨床病情的平實敍述,沒有人說得清楚應當多緊張才不是掉以輕心。

最初大家「不識驚」,不管專家如何費盡唇舌描繪嚇人景象,接種都是慢熱。也許亦是「唔驚得咁多」,反正一邊四人限聚,一邊上下班擠迫如常,某些派對亦如常。

最終「識驚」也不是被專家說服的,要到Omicron如海嘯殺到才有反應。忽然每天幾萬宗,驚聞全民強檢或要禁足,搶物資亦如海嘯,這時官員便出來呼籲不要過分緊張。究竟怎樣才是「啱啱好」的緊張啊?

我在臉書引述本報資訊,從第五波的數據可見,對打齊針的人,Omicron的致命性其實與流感相差不遠,個案死亡率平均僅為0.04%。我說在紛亂中也不要失去接收正面信息的能力,寫時卻還是有問題:保持正面心情算不算是掉以輕心?

虎年至今我在斷續地讀《老子》,有些領會。第十三章勸人不要如大難臨頭地時刻緊張身體,但又說能惜身的人可以向他託付天下,語意有些前後混亂,難倒了千百年來的註釋者。或者來到像Covid-19這樣的大瘟疫,極度焦慮,才容易體會其中的不同層次。 

《明報》副刊明明如月」專欄,9/3/2022

 



沒有留言: